返回

归朝

首页

第62章 斜阳正在

  霍柔风向张升平交待几句,张升平转身离去。

  他刚刚走出院子,迎面便遇到了林文盛。

  两人打了个招呼,张升平便对林文盛道:“劳烦林管事,我想让张亭和张轩帮我办点差事,你看可方便?”

  张亭和张轩是张升平的侄儿,这些日子一直假扮成林文盛的小厮,跟着他进进出出。

  听说张升平想要借用这哥俩儿,林文盛哪有不愿意的,张升平是九爷身边的人,而自己虽然是霍家的老人儿,可毕竟远在无锡,与九爷是隔得远了,就算是一清二白的人,也不愿意身边跟着两个耳目,之前是为了应付杨公子,如今杨公子那里用不上他了,他当然想把张亭和张轩还回去。

  他一口答应下来,便乐滋滋地去见霍柔风。

  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放到霍柔风身边的桌子上:“九爷,这是近三年无锡米市各家的数目,您请过目。”

  霍柔风拈起那块茯苓糕,用另一只手掀开帐册,逐字逐行看下去。

  开始时还时不时吃一口茯苓糕,看着看着,手里的茯苓糕便重新放回攒盒,注意力全都落到了这本帐册上。

  屋内落针可闻,林文盛双目炯炯,看着专心致志看帐册的霍柔风。

  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霍老爷的身影。

  外面都说九爷是霍老爷的外室子,他们这些跟随过霍老爷的人,对此半信半疑。

  一来是霍老爷为人端正,从不沾染女色,霍太太虽然只生下霍大娘子一个女儿,霍老爷也未曾纳妾,更谈不上收养外室。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九爷是霍老爷的亲生骨肉。霍老爷那么好的人,却英年早逝,九爷若真是霍老爷的亲儿子,哪怕是外室子,霍老爷也能含笑九泉了。

  此时,林文盛心里又燃起了希望,九爷或许真是霍老爷的骨血呢,他小小年纪做起事来有条不紊,霍大娘子十来岁时恐怕还比不上他。

  林文盛看向霍柔风的目光更加柔和,更加真诚。

  良久,霍柔风才抬起头来,对林文盛道:“前年无锡米市全年成交六百万担,霍家占了二百万担,去年成交五百万担,霍家占了一百五十万担......那么以前呢?”

  林文盛叹了口气:“无锡米市虽然比不上芜湖米市,但是八百万担有过,九百万担也有过。”

  “也就是说从三年前开始,无锡米市便一落千丈?三年前......”霍柔风低吟不语。

  三年前皇帝亲政。

  她的脑海里如同白驹掠过,一个念头渐渐升起。

  “赵家住在无锡,赵老太爷是致仕的,那么无锡赵家还有人当官吗?”霍柔风问道。

  这当然不是秘密,在她要把傅明扬推到展怀面前时,便已经把无锡赵家的情况打探清楚了。

  无锡赵家自从赵老太爷致仕之后,虽然有两个男丁中了举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再入致途。

  她现在再次问起,林文盛知道,九爷想要知道的,绝不会是表面上的东西。

  他想了想,道:“赵家在无锡的这一支无人入仕,但是现任知县胡泗碰巧就是安徽人,他是寒门子弟,家乡所在的村子与赵老太爷当年做父母官的地方相距不到百里。但是胡知县与赵家甚少走动,也就是逢年过节按朝廷旧例派人送些米粮果品,算是对致仕官员的敬意,去年赵老太爷六十大寿,胡知县亲自登门,送了一幅自己亲笔写的寿字,连杯酒都没喝,便起身告辞了。这件事无锡城里很多人知晓,都说胡知县不懂人情事故,赵老太爷虽然致仕多年,可他毕竟是太后的族叔,胡知县是太不知轻重了。”

  林文盛娓娓道来,显然对于这件事关注甚久了。

  霍柔风点点头,胡泗的所做所为是太干净了,让人抓不到任何马脚。

  可是越是干净利落,霍柔风便越是觉得不太可能。

  胡知县与赵老太爷之间,定然还有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原因。

  “这些事情我姐姐知道吗?”霍柔风问道。

  林文盛道:“大娘子接手永丰号的第一年,便让崔大掌柜回过杭州,便是为了这帐册上的事情。崔大掌柜从杭州回来后,便让米行里的人谨言慎行,再也不提生意好坏了。”

  霍柔风点点头,对林文盛道:“这本帐册放在我这里,我再仔细看看。”

  这件事太蹊跷了,自从皇帝亲政之后,无锡米市的生意便冷落许多,也不知芜湖和长沙米市生意如何。

  漕粮也要在无锡汇集,再运往京城,也就是说除去漕粮之外,余下的才是真正在米市交易的,那么这三年以来,无锡能赚到钱的商户并不多。

  难怪展怀在街上走一走,便被人盯上了,也难怪宋家要把两个十五六岁的子侄送过来。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无锡米商们看着风光,实则日子并不好过。

  展怀在宁波时便是借着米粮之事,把宁波卫和宁波衙门闹得鸡犬不宁。

  而那件事的起因,则是有人想借军粮之事整治展家。

  无锡并非闽国公的地盘,也没有听说这边有闽国公的人,展怀假扮商户子弟来到这里,十有八、九就是为了米市。

  这块肥肉,展家想要分割一块了。

  霍柔风越想越来精神,她忽然发现,她对这种事情很感兴趣。

  以前姐姐让她打算盘,让她看帐本,她全都没有兴趣。

  而正在此时,梅树岭的老村长黄华三正带着二十多个村民,跪在无锡县衙门前。

  当年的暴雨下了几天几夜,梅树岭有很多人家受灾,担心房子倒了砸到人,无奈,黄华三指挥村民离开村子,想到离梅树岭不远的老洞子去避一避。

  可就在这个时候,县衙里来人,让梅树岭的青壮男丁去给衙门干活。

  这些青壮男丁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时候,他们若是不在,家里的老幼妇孺可怎么办?

  黄华三好话说尽,最终衙门的人松口,只带了三十人离开了村子。

  没想到刚隔半日,知县陈焕便来到村子里查看灾情。黄华三说起那三十个人的事,陈知县居然一无所知。

  他们这才知道,先前来的人并不是县衙的。

  而那三十个人,从此便一去不返,而陈焕也在回去的路上遇难。

  黄华三带来的村民都是那三十人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