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历之后

首页

86章 台湾大都督府

  正月十六日,没等到要去福州接旨的蔡大人出门,台北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台湾镇守府更名《台湾大都督府》,王浩为大都督,文官正二品;许三多为都督同知,文官从二品。这是将来台湾文职官员的上限。新建台湾大理院,专司邢狱审理,首任正印官为大理院卿毛龙达,文官从三品。为了能匹配官员资历和功勋,大都督府还仿照唐制建了一套‘勋官制度,’从二品的光禄大夫以下,分别为金紫光禄大夫、银靑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到朝散大夫(正七品)止。勋官只是加衔并没有职责和薪水,所以毛大人的正式官名是‘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衔)大理院卿(从三品职)’,乃是许三多以下文官最高阶。

  大都督府下设参议若干名,此职务可以对都督府内任何民政事务提建议,如果有授权也可以对司官直接管理,分别任命了左参议方毅之(勋官从三品银靑光禄大夫)和右参议程泰祚(勋官同)。都督府下共设15司:民政、财政、通商、建设、教育、外交、工商、警务、番务、科技、监察、情报、参军、军法和军备,其中前11个司计入文官。司设司官(正四品)一人和司官同知(正五品)一到两人,另设参事(正六品)和佥事(从七品)若干人为辅佐。司以下分设处、科两级,处的主官为主事(从六品)、科的主官为主簿(从七品),处以下分设主办(正七品)、头等经历(正八品)、二等经历(从八品)三级官。科以下设主管和吏目两级(正从九品)。

  为了和司官职匹配,县令调整为从六品,独立的镇比如首里镇,并不属于哪个县管理则升级为厅,厅的长官为厅令(正七品)。这样司直官员和县乡官员品级错位,后面乡长正常不能再升级厅令或县令,而是要先去各司做职能官,避免民政官员只在一条体系里升级,不通其他政务。县级体系对应大都督府各司,取消户籍科,户籍登记转入警务科,增设综合科,对口科技、监察、番务三个不设县科的司。直辖民政官级别调整,为了提高海外都护府地位,都护府也提升一级,都护改为正六品,同时由民政司派出长史(正七品)一人,农、商主办(从七品)各一人,协助都护处理民政事宜。

  民政官员提高这么多,军民两边的位阶就显得不平衡,为了不让众多军官失衡,三天后大都督府公布了新的军衔阶级。授王浩提督台湾等地总兵官,中将军衔,授将军美号镇南将军;授许三多提督台湾等地水军总兵官,海军中将军衔,授将军美号伏波将军。军营之中以军衔区别高低,官兵分授陆军军衔和海军军衔,王浩军衔前不加陆海两字,代表他是军队总指挥官。同时公布了中校以上的军衔分别为上校、副将(准将)、少将和中将。

  军衔没有十八级这么长序列,所以即日起军衔对应品级调整,准尉军衔原对应从九品(第18级),现对应从八品,以此类推。按军衔对照,上尉调整到武官正七品,上校调整到从五品。这个品级是武官一大关,按都督府解释,武官升级到上校官阶,必须进行深造或者到参军、军法或军备三司交叉任职,任职期间军衔不提升,如果有功劳可以升级勋官提升资历。跳过上校是副将(准将),对应的军事单位还没有组建,将来会建旅(旅,顶级战术单位。同时也是次等方向战略单位),副将对应品级跳到从四品。从四品到正四品也是只升勋官不提军衔,再上一级对应的军事单位是镇(师,战略单位),对应军衔少将,品级从三品,从少将起称封号将军,大都督府授予美号。再往上军事单位没有公布,对应的军衔是中将,品级对应从二品和正二品。

  按照新军令,从九品和正九品军职授予两类人员,正九品授予上士(棚正)和军士长,从九品授予中士(棚副)和军士。目前军中只有上士和中士品阶,按照军令解释,军士长和军士并不是军官,而是授予士兵中战技高超,能够熟练使用军中武器,能够协助军官对普通士兵进行战技训练,在战场上能够做军人表率的老兵。实际上,这两级军衔主要授予骑、炮兵和水兵这类技术兵种,用更高荣誉和薪酬挽留这些超期服役老兵。

  按照军令的补充说明,军士和军士长可以随着服役年限、战功逐年加薪,最高的军士长军饷可以拿到上尉军官薪酬。

  又过一天,大都督府发布训令,军法司司官陈侃、参军司司官何英、金兰团团长朱标升陆军上校军衔,这三位首批校官登顶。军备司司官同知钱穆乡晋陆军中校军衔,这个从没上过战场的文职军人在23岁获得中校阶。当天开始台湾进行了疯狂的扩军,陆战营加桃源守备队一拆二,正式组建海兵陆战队1营、2营,这两个营头归属海军编制,小规模的登陆战由这两个营头唱主角。第1营营官由基隆营代营官陈新调任,改职海军少校,第2营营官海军少校陈利平升任。

  桃源营、基隆营一哨、炮兵营一部扩编桃源团,原营官金岁晋升中校团长,下辖陆军第1第2两个营头和野战炮(四斤半炮)一哨,辎重哨一哨;基隆营两个哨、义勇营一哨另加基隆守备队,炮营一部扩编台北团,动员司同知于国实转任中校团长,下辖陆军第3第4两个营头和野炮、辎重各一哨。义勇营两哨和台北守备队合编汶莱团,下辖陆军第5营(满编)第6营(军官架子营)和野炮、辎重各一哨,原海军少校周正忠转晋陆军中校任团长。原陆战营营官林大成调任动员司司官同知,晋陆军中校。原金兰团义勇二营改名陆军第7营,原富国哨改编陆军第8营(非满编),陆战营三哨哨官赵松林晋八营少校营官,金兰营成为三个营头的大团。

  另成立陆军补充1营,原泰雅哨哨官金致远晋上尉代营官。四个陆战团再加补充营,共九个陆战营每棚人数将降到十人,哨内取消肉搏兵排,大规模作战主要靠炮火加刺刀,每个营头满编为440人,携两斤炮4门,每个团满编人数为1216人,携两斤炮8门和四斤半野炮6门,这是目前在远东野战炮火最密集的部队。两个海军陆战营保留肉搏部队,携带炮数一样,人员编制较大。

  除了9个野战营头和两个陆战队营头,大都督府另设一个满编的金兰堡守备营(550人),两个不满编的台湾堡守备营(350人)、社寮岛守备营(350人)。除此外,独立炮兵营几乎被抽调一空,所以在台北重建四斤半炮独立炮兵营,这个营头拥有四个炮哨(3个四斤半炮哨,一个攻城臼炮)和一个辎重哨,营官葡萄牙人桑托斯。考虑炮又发生缺额,而且炮兵需要较长时间训练,这个营头至少要到半年后才会有战力。

  除了炮营,大都督府另一只技术部队骑兵,这轮扩编也很猛。前几年台湾养马走了弯路,虽然先后从波斯进口了五十匹阿拉伯公马和百多匹母马,也从琉球,朝鲜,江宁等地买了两三千匹蒙古马和琉球土马,但是全台没一个人懂得如何选种配马,当时就把百多匹阿拉伯马、数百匹琉球马和蒙古马圈在马岛上任其自由繁衍,结果这几年陆续繁衍了好几百匹。等到英国人的顾问团来台,他们看到台湾这种育马方式简直嗤之以鼻。真正的繁育良种是要挑选最好的公马和最好的母马,一代代只让最好的基因流传下去,哪有任马匹自由交配的。

  于是几个夷人接手马场,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挑选种马,琉球土马毫无意外被踢出局,这马身高不过三尺三寸(1.1米),夷人们认为这就是驴。蒙古马他们也想踢出局,不过王浩坚持蒙古马要配种,因为他记得以前看过资料说蒙古马适应性很强,什么寒、热、粗饲料都能对付,虽然短途爆发力弱可是持久能力远超欧洲马种。不信邪的夷人真的搞了一个五百里拉力赛,发现这结论还真是对的。用急行军速度跑完五百里的蒙古马只死亡一成半,而做对照的阿拉伯马不是死亡就是跑废了。

  即使是这样,夷人们也坚决不认为蒙古马是好的军马,蒙古马的身高(1.3米左右)、体重和短途冲刺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他们坚持认定,即使阿拉伯马也只能算还将就用的轻骑兵马(身高1.44-1.55米,体重400-500KG),如果组建重骑兵队,他们觉得还要引进安达卢西亚马或诺曼马。

  这想法被王浩毫不犹豫拒绝了,历史再往后走,骑兵最终活到了一战,活下来的只有轻骑兵,不管披多厚的甲,骑兵也防不住子弹,那还要披甲骑兵干什么?身高、体重和爆发力都很均衡的阿拉伯马足够培养一支优秀的轻骑兵。

  最后折中了一下,夷人们留下了他们认为最优秀的三十匹蒙古马,以后马岛上将尝试阿拉伯纯种马选育和阿拉伯马与蒙古马杂交选育,看能不能创造出适应能力更高,体重、骨架、爆发力又衰减不大的杂交品种。已经引入这么多马,也不能浪费,于是大都督府创建了两只骑兵队:未来欧洲战场上很流行的龙骑兵,说白了就是不会骑马打仗,只会骑马行军的步兵,这种部队将来需要战术机动的时候非常有用。

  龙骑兵正常使用步兵长枪,另外也携带一把步兵刀剑用于防身,骑马步兵对骑手要求很低,马上组建了一个四个哨的满编大营。按王浩的要求,台湾的骑马步兵除了训练步兵战术动作,也做一些简单的骑兵冲锋和砍杀训练,这样如果遇到很怂的敌人,也可以试试冲上去破阵。

  欧洲进入近代,除了龙骑兵,另有三种骑兵各国配置比较普遍,枪骑兵(长枪轻骑兵)、骠骑兵(马刀轻骑兵)和胸甲骑兵(近代重骑兵)。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大都督府选定只建一种骠骑兵。

  这样就简单了,两种骑兵的马台湾都有,龙骑兵用蒙古马足够,而符合夷人对轻骑兵要求的阿拉伯马和部分混血马也有近四百匹,但是找不到那么多马术合格的骑手……最早成立的独立骑兵哨,也就是获得占城称号的那个哨,已经算全台湾马术最精的队伍,这个哨被整体改造成骠骑兵中队。

  军官里没有一个人对近代骑兵有丁点认知,所以这只部队只能按照夷人要求去建。一个法国人中尉给这个只有一百三十个人的部队设计了带羽毛的帽子,双排扣的斗篷式外套,外套上还要绣大量的金色流苏,深蓝色马裤外加及膝马靴。按法国人标准,每个骑兵要带一把弧形刀刃的马刀,一把更长一些的刺剑、两只短柄手枪,一只把大八斤枪管特意锯短四寸的火枪。所有一切一切装备,包括马上放杂物的褡裢都是特制的,按法兰西夷的玩法,军备司试制了一批,钱穆乡不干了:“大人,不算马钱,光骑兵身上这一身行头就要一百六十多圆,这不是建骑兵,这是造小银人。”

  反正也不懂,要学就学原样吧,王浩单独批了这批骑兵的装备。然后把这只骑兵的现任中队长,那个几年前从首里当奴兵一样聘回来的新纳左卫门叫到办公室:“邢少校,你知道你这只部队要花战兵七倍多的钱,我给你一年时间,你把夷人肚子里的本事全学过来,学的好以后骠骑兵不管扩多少都让你带着。”

  他看着这个穿的像公鸡一样的家伙:“要是没学到本事,我把你弄到金瓜石看矿奴去。”

  这次部队扩充还算顺利,光台北三个县已经有五万多壮丁受过军训。战兵的收入,差不多是全台湾除了跑海以外最高收入人群。这几年虽然到处用兵,可选的都是极弱的敌人。挣高薪水,穿漂亮制服,吃喝比家里还好,出去打仗伤亡不大还有津贴,当三年兵一转业就是干部。简直就是普通国人上升的最佳通道,每年冬天招兵季前个把月,好多人开始跑乡兵役股问日子。今年扩招实在太猛,一边复员四百多人,一边新招近三千人,这把整个动员司和参军司忙的够呛。

  “别的都好说,就是炮实在造不出来。”台北军械场再加基隆那家利隆军械场,这两年被民用枪和外销枪一起刺激,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月产能已经冲到遂发枪四千五百只、火绳枪千只。这样的规模,战兵哪怕再扩一倍枪都富裕。可造炮缺口实在太大,年底一条三等船下水,转到二月同时两条二等船下水,再加上红毛港、大安港、鹿港、安平港一下多四个港口,多少都要置个炮台把守,汶莱远离台湾,那里至少要摆个二三十门炮的大炮台,再加上新扩建的炮兵营,钱穆乡算算至少要造三百多门炮,虽说去年造炮场又从印度招募了一批匠师,可这产能缺口也大的吓人。

  问题提上来,王浩也没一点办法,谁叫台湾走的是夷人的路数,大炮巨舰的玩法呢。没办法也得解决,于是西海岸的几个港口炮台只能拿旧炮对付着用,战兵的四斤半炮没一点技术难度,台湾造的技术参数也是完全仿英国炮,那干脆先从英国人那买一批救急,这样就聚焦在两条二级舰和汶莱炮台身上。“二月下水的时候先装备一条船,另外一条先出海训练,船炮最晚五月前准备出来,汶莱那个炮台可以再往后放放,造出一批运一批就是。”

  连续两年从印度和巴达维亚都买了大批机器,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春天伦敦会有条洲际商船回来,到时候肯定又有大批机器运回来。现在的问题是没那么多成熟的技师,技术人才需要时间培养,这可不像拿把火枪训三十天就能出一个步兵那么简单。

  所以只能继续储备人才,王浩看着面前的小钱吩咐道:“你分几个大匠到利隆场去指导,后面利隆也要能把重炮造出来,今年还要再招学徒,最迟后年咱们在台南还要再建一个炮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