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现科技

首页

第125章:信息的去向

  第一百二十五章:信息的去向

  这部分数据,虽然现在还没有被公布出来,现在网民,市民等也没有任何的发现,但是在高层,超现科技高层,还有政府高层都已经焦头烂额了。

  现在超现科技也面临着相关部门的入住侦查,还有正在部署天网的一些城市都已经停止了,想要什么时候继续进行部署,还需要等上级通知。

  现在已经开始运行的天网也暂时性的停止了,超现科技内部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停止运行了俩台,而国家方面为此部署的超级计算机虽然没有全面停止,但是二十四小时面对网监的监管。

  张宁这段时间也是吃住都在公司,每天都要往技术部门跑几次,第一是不断的追查丢失的数据,第二是想到解决的方法,直到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之后才可以继续允许下一步的实施。

  冷冲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因素,但是想要就解决这一事件,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编写倒是简单,主要是方法。因为现在冷冲拥有天影这个类似外挂般的存在,所以才有如此自信。

  实际上,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互联网企业、服务机构,在用户信息方面都屡屡出现重大泄露事件,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位用户的信息是绝对安全的。

  而那些在网上高价兜售的用户数据,更是奇货可居,一旦出现就会被高价收购,到底是谁在盯着我们每个人的数据隐私。

  现在很多应用涉及评测和购车话题,注册用户也被视作购车、养车的潜在客户,因此数据库常常成为网络黑客重点“光顾”的对象。应用程序上线初期,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一、两起数据库被攻击的事件。

  黑客通过攻击数据库,导出部分用户数据的行为,被称之为“拖库”。为了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很多公司的技术团队也做了不少防护措施,包括修复漏洞,加强防火墙,设置多级加密等。

  但类似的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依旧还会出现,有的时候感觉是防不胜防。

  有时候,部分泄露信息还是在用户投诉后,技术团队才得以发现,因此,公司的技术部门开始怀疑,在公司内部出现了盗窃用户数据的内鬼,但是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他们一时难以锁定目标。

  如果真的拿到真凭实据,对于内鬼也只能悄悄开除,不少企业都发现了内鬼的存在,但在部分信息泄露之后都不敢公开,甚至不敢报警,究其原因,还是为了维护品牌以及企业的名声。

  除非是大面积信息泄露被媒体报道,相关企业才会做出回应,或者交由警方处理。

  据《财经》杂志报道显示,有80%的数据泄露是企业内鬼所为,黑客和其他方式仅占20%。对于这样的比例,可能很多企业高管会感到惊讶,自己在技术上的投入防的了黑客却防不住人心。

  企业在不断加强通过技术防御过程中,往往疏忽了‘人’才是安全攻防的本质与核心。

  一些企业在加强了数据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之后,的确能够减少因漏洞被黑客攻击所产的生数据泄露事件。但是这些举措无法阻止因企业内部培训、监督、管理缺失,导致监守自盗,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

  或许,无论是加强技术防护门槛,还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察,都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尽量杜绝数据泄露的发生。

  毕竟想要获取这些数据的灰产或者黑客,对于海量真实用户数据的贪婪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原因很简单,出售这些数据能够带来巨大的财富。

  无论是专门攻击数据库的黑客,还是盗窃企业数据的内鬼,除了个别的会自己去暗网上匿名兜售,大多情况下,都是整套卖给“二道贩子”,再通过社交网络分销出去。

  “二道贩子”根据信息内容中,所涉及的职业、所在地、消费能力等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梳理成一套套有行业针对性的用户信息资料。而这个分类、筛选、梳理的过程,也被称为“洗库”。之后,这些用户信息,就成了可以销售的“成品”了。

  用户信息的买家,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诸如小区业主、车主、高消场所顾客、网购达人等用户信息,要价最高,每万条信息甚至可以卖出几千上万元的价格。

  高价值用户数据的买家,或来自一些地产企业、投资理财机构,也会有一些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购买这些数据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些用户信息,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推销拓展与房产、投资、理财等相关的业务。

  而那些普通消费类用户信息,诸如酒店预订、电商购物、商场积分等等,“二道贩子”会整理好信息后,在美妆、鞋服、数码、旅游、培训等细分领域出售给相应的企业。

  这一类数据的价格比较便宜,每万条售价数百元到千元,而且常常会多次、重复销售。甚至有一些买家在利用完这部分信息进行产品推广后,还会通过更低级别的信息贩子,转手出售给一些小规模的房产中介、网贷公司。

  至于那些缺少标签,无法分类的个人信息,往往会跟着多次回收的二手信息一起,低价卖给诈骗份子。

  一些诈骗电话、短信之所以能够知道用户曾经的消费记录、购物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诈骗,都是参考自这些廉价、且自带多重消费行为标注的隐私数据。

  如此算来,一套拥有数千万个用户信息的数据,能够给黑客、信息贩子带来的直接收益,就足够惊人。

  而在这些信息买卖的过程中,不少信息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在交易时是使用购买来的身份证件、银行卡去收款,甚至会使用虚拟币进行交易,以规避被有关部门查处的风险。

  有不少网友表示,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自己已经见怪不怪了。若信息只是卖给商家、骗子,那么遇到销售、诈骗电话和短信,顶多不接不看就是。不接触,对日常的生活影响也就不大,所以自己完全并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那么,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危害,真的只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