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顺其自然

首页

第157章 第1批赈灾物资到达

    高翔来到户部,见到了早已准备妥当的杨俊民。双方自有手下进行交接。

    杨俊民将高翔让到屋中后,好奇地问道:“看着祥云伯气定神闲的样子,想必已经找到了解决赈灾款不足的问题的方法了吧。”

    高翔在杨俊民面前,丝毫没有隐瞒,就将自己准备购买麸糠,运往河南进行救灾的思路说了出来。

    杨俊民听了,脸色大变,忙劝道:“伯爷。我觉得你这么做,是玩火自焚呀。无论是朝堂这边,还是河南灾民那边,都说不过去。到时候,你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高翔虽然下定了决心,可是杨俊民这么一说,他好奇地问道:“此话怎讲?”

    杨俊民面色沉重地说道:“咱先说朝堂这边。你此次前去赈灾,是代表朝廷去的。历朝历代,哪有用麸糠赈灾的事情发生呀。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呀。你如果这么做了。朝臣自然是觉得颜面丧尽,定然会轮番弹劾你。皇上也是爱面子的人。你这么做,必然也会激怒他。朝廷上下都这么想,你觉得你会是什么下场。

    再说河南灾民这边。他们饿着肚子,等待着朝廷前来赈灾。可是你却将喂牲口的麸糠作为赈灾粮食给他们食用。这些百姓就会以为,朝廷把他们当做牲口了。换成谁都是生气的。灾民都这么想的话,出现哗变是很正常的。到时候群情激昂,发生民变,这个锅,自然而然会由你来背。

    所以,祥云伯可要三思呀。“

    高翔听了杨俊民的一番肺腑之言后,笑着说道:“多谢杨尚书对我如此关心。您说得没错。如果我用麸糠赈灾,确实会出现你所说的这些事情。最后定然对我十分不利。弄不好,我这个祥云伯的爵位也不保呀。”

    杨俊民一听,十分不解地问道:“伯爷。你既然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呀?”

    高翔正色地说道:“杨尚书。你是知道的。咱们的赈灾款如果用来购买粮食,仅能救活三分之一的灾民。一斤粮食可以换三斤麸糠。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所有的灾民全部救活。

    我高翔的个人性命大,还是河南众多灾民的性命大。孰轻孰重,我想杨尚书比我更清楚。孟子曾经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实不相瞒,我这次已经抱着必死的信念去做这件事得的。”

    杨俊民听了高翔这份义正言辞的话,为之动容,拱手向高翔叩拜。高翔连忙制止了他。

    杨俊民说道:“我这是替河南广大的灾民谢谢你的。祥云伯义薄云天,有如此胸襟,让我十分佩服。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吧。如果朝廷怪罪下来,老夫拼了老命,也会力谏,为你说话的。”

    高翔握着杨俊民的手,激动地说道:“那我就先谢谢杨尚书了。

    说完,高翔含着眼泪,离开了户部。

    高翔自从来到明朝后,原打算经营高家庄,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可是,吴仁义、吴德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害自己,逼得自己选择了反抗。

    苏州知府王士珍一句玩笑话,让自己毅然决定屈尊到苏州府做个小吏。这在当时绝对是不符合常理,不被人所理解的。

    自己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是能够为大明做点事情、为百姓做点事情。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看高翔的举动,那绝对是个精神病。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官职越来越大,高翔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

    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做事情,得到的却是奸诈小人的恶意中伤。无论是苏州府当小吏时,被弹劾。还是前些时候闭门思过半年。

    这一路走来,太难了。有时候高翔就想,为什么自己想做些事情就这么难呢。

    今日,杨俊民的一番话,让一直孤军作战的自己倍感欣慰。

    就如同艰难走在路上,几乎没有力气的时候,旁边的路人伸出手拉你一把。让你感到这条路,不是你只有你在走,还有人陪你、帮助你走。

    这怎么不让长期孤军奋战的高翔为之感动。

    拿着赈灾款,高翔找到了李清。

    此时,李清已经按照高翔的吩咐,在京城及其周边收购麸糠。一车车的麸糠被运到他所管理的粮店。

    高翔命褚三将赈灾款交给李清,然后吩咐道:“李清这段时间你做的不错。再接再厉,这份功劳,事成之后,我会给你个说法的。”

    李清十分谦虚地说道:“伯爷。小人定当竭尽全力,完成此次麸糠收购。”

    高翔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此次向河南灾区运送的是麸糠,但是高翔并不敢大意,毕竟这是赈灾,而不是儿戏呀。

    祥云卫负责护卫此次赈灾押运工作。

    第一批麸糠由蒸汽机车负责运送。高翔命冯刚放下蒸汽机车的制造工作,随同赈灾队伍一并前往河南。

    他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在路上检验蒸汽机车的各个性能,遇到故障,及时排除。

    高翔命高勇留下,负责指挥、护卫高家车马行押运赈灾物资。

    高遁购买的土豆也已备齐。高翔命人一同押运。

    运送救灾物资的蒸汽机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事先,高翔就研究过京城至开封府的路线。一般由京城前往开封府有两条路线。

    第一条是经涿州、定兴、定州一线,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全程大约一千四百多里。

    第二条是经固安、霸州、任丘一线,全程大约一千三百多里。

    在现代,也许这一百多里地不算什么。可是在明代,那可是一段非常长的距离。

    最后,高翔决定走第二条路线,缩短距离,就以为节省时间。节省时间,就意味着可以多救一些灾民的性命。

    一路上风尘露宿、起早贪黑的赶路。蒸汽机车不仅运输数量非常大。而且速度也是很快的。

    经过冯刚等人的反复研究、试验,最新型的蒸汽机车可以拉八个车厢。除蒸汽机车本身及身后第一个车厢装煤炭之外,其余七个车厢全部装满了麸糠和部分土豆。

    蒸汽机车队伍在祥云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驶入开封府。百姓都十分好奇地看着这些蒸汽机车。

    他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朝廷的赈灾物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