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顺其自然

首页

第142章遏制腐败的方法

高翔在京城准备完毕后,就准备率领着众人奔赴长城外察哈尔部筑城。

     临行前,高翔特意进宫面圣。

     万历皇帝见高翔来了,就询问道:“一切可都准备妥当?”

     高翔拱手表示,都已准备妥当。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说道:“那日,我斥责他们,正好可以借机提升你为侯爵。你为什么拒绝呀?”

     高翔笑着说道:“皇上的美意,臣心领了。一是我并不想要这些功名利禄,二是提高武勋、武将的地位仅仅依靠我是不行的,应该是一个群体。因此,我此次前来,还是想向皇上建议,应派遣其他武将去攻占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落,通过军功提升他们的地位。”

     万历皇帝想了想,说道:“你的建议非常好,我会认真考虑,安排合适人选的。”

     高翔继续说道:“皇上。咱们虽然提高了官员的俸禄,目的就是消除贪腐,可是仍然还有许多官员这边拿着朝廷发的俸禄,那边仍然肆无忌惮的进行贪腐,臣恳请皇上命锦衣卫对这帮腐败分子进行严查。”

     万历皇帝说道:“严查是应该的,但是朕觉得只能是让其有所收敛,要想根本杜绝是不可能的。”

     高翔正色道:“皇上说得对。太祖皇帝时,对贪腐打击十分严厉,贪污六十两就可以杀头。并且将贪污者剥皮,内充稻草,立于公堂,供大家观赏。

     虽然这种方式,震慑力很大,短期内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官员的俸禄很低,根本无法生计。有些人贪腐也是没有办法。“

     万历皇帝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道:“当时,不是也有清正廉洁的官员吗?吏部尚书吴琳,为官一世,十分清廉,直到现在依然被人所称颂。本朝的海瑞,那也是绝对的清官呀。”

     高翔虽然不赞同万历皇帝的说法,但是又不敢反驳,只是就事论事,说道:“皇上,你说得没错。这些人都是道德十分高尚的人。他们无疑是廉政的楷模。但是支撑他们这么做的,是依靠自身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做到的。但是廉洁的结果,却是自身及家人吃不饱,穿不暖。臣听说,海大人去世时,家里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还是同僚出的。皇上,奉公守法、兢兢业业为国效力的官员,我们不能让他们吃亏呀。”

     万历皇帝为之动容,钦佩地说道:“博陵。你分析的非常好,非常对。确实如此。但是,人都是有欲望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使给官员涨了俸禄,依托锦衣卫进行严查,依然会有人贪腐呀。古往今来,可是无法根治的呀。”

     高翔也十分认同,说道:“皇上。古往今来,贪污腐败者,多如牛毛,而清正廉洁者,凤毛麟角。但是,事在人为。只要我们逐步将制度制定好,完善好。一定能够消除腐败。臣绝对有这个信心。第一步,提高官员俸禄,让他们失去贪腐的借口。从生存层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二步,用锦衣卫进行监督,发现的贪腐者立即严惩。从监督层面,对其产生震慑作用。下一步,我们可以采取,自行检查、群众监督、互相监督等方式。逐步地解决这个贪腐问题。”

     万历皇帝见高翔说得头头是道,也有些动心,十分感慨地说道:“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那么我们君臣二人必将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呀。”

     高翔笑着说道:“此事还需慢慢进行,如果推行过快,必然会引起群臣的强烈反对,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万历皇帝十分赞同,他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来。我先派骆思恭抓几个典型出来。杀一儆百。”

     二人商议完毕后,高翔就告辞了。

     吏部负责安排的官员、工部负责召集的工匠、户部宝钞购买的粮食、兵部安排的一个卫所、刑部安排的几名刑事专家、一万多蒙古俘虏全部都在京城北郊集结完毕。

     高翔率领着大家,浩浩荡荡地奔向蒙古察哈尔部。

     祥云卫一直驻守在察哈尔部,这段时间他们除了为当地的蒙古部落百姓灌输思想,分发粮食之外,还安排他们到长城外的山区砍树、搬石料,为筑城准备材料。

     高翔率领着大军来到察哈尔部后,马上开始了工作。

     在京城时,高翔就制定了筑城计划,那就是以居庸关外三十里处为起点,建造第一座城池。

     然后横向八十里或一百里,距离长城五十里处建造第二座城池。

     然后继续向东按此距离继续建城,直到科尔沁与辽东、女真一线。

     高翔建城后的居民,除了本地的蒙古百姓之外,还有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迁徙过来的百姓。因为那些地区地少人多,老百姓辛辛苦苦忙活一年,还吃不饱饭。如果遇到大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基本上就得流离失所、易子而食了。因此,有必要将一部分百姓迁移至长城外广袤的草原地区。既稳固了边防形势、又为百姓找到了一条活路。

     首先,高翔命令大家在筑城地址周边,安放好帐篷之后,开始建造简易的住房。所谓的简易住房,就是用土坯垒成的房子。这对于常年干活的工匠绝对是小菜一碟。

     挖土、制坯、晾干、建造,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流水线作业。由于草原地区风很大,土坯制成后,由于凉风的作用,干得很快。

     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家没日没夜的干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三万多人的简易住房就建造完毕了。

     工部尚书杨魁还是十分够意思的。他不仅按照高翔的要求召集了一千名工匠,而且还主动为高翔提供了几份城池构造图,供高翔建城所用。

     高翔召集几名有经验的工匠研究了这几份构造图,最后制定了建城方案。

     由于在此地建城,主要以防御外敌入侵为主,日常生活为辅,因此,高翔要求城墙一定要高、厚,城内除了人员居住,还要拨出一部分地种植土豆和玉米,以备敌人包围城池时,可以自给自足。

     大家在高翔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各部负责人也都任命完毕。大家各负其责,建城工程就这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明末之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