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科技的梦幻时代

首页

第一章 开局1根金手指

  沪城电子工程大学,电工学院,人机实验室。

  十来个平方的小房间里,只有个光头小伙子坐在电脑前。

  方小禾敲几行代码就转头看看左手边的笔记本,上面抄了段完整的算法代码,他要用这个新算法来优化原来的数据处理算法。

  因为对这个算法不熟悉,并且还要根据项目代码调整算法里的变量、函数,所以改得很慢。就算是照葫芦画瓢,改完一百多行代码也花了他半个多小时。

  在忐忑中跑完一遍修改后的代码,幸好没出BUG,他松了口气。为了换用这个新算法搞了好几天,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如果再出个BUG,恐怕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代码运行没BUG还不算成功,代码功能是否起到作用才是关键。

  在项目代码编译的时候,方小禾把一个帽子戴到了头上。说是帽子,实际上是个头套一样的玩意,头套上有着十来根线束,每根线束上还有数片电极片。所有的线束在头套后面捆绑到一起进入个小盒子,再连接到电脑。

  每个电极片就是个电压传感器,在戴上头套后,这些传感器就会紧贴着头皮,把头皮上的电压信号发送到电脑上。而为了获得更好的信号数据,方小禾几乎剃了个光头以减少信号干扰。

  扎紧下巴处的绑带,又摸摸头套上的电极片,确保所有电极片都贴紧后,他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小程序。

  屏幕上出现个很简单的小迷宫,迷宫左上角有个小方块,右下角是出口。他要做的就是用意念控制小方块通过迷宫。

  用意念控制电脑程序?

  听起来似乎很玄学,实际上这是很普通的一种脑电波的应用,这种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了。

  头套上电极片采集到的电压变化信号就是脑电波信号。

  方小禾只需要在脑子里“想象”方块“上”、“下”、“左”、“右”的移动,他的脑电波信号就会通过电极片传输到电脑,然后在电脑里通过软件编译为对应的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程序中的小方块移动。

  “下,下,下……”

  “右,右,右……”

  方小禾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脑子里默念着某个方向,迷宫里的小方块也随着他的意念“慢慢慢慢慢”地在迷宫里挪动。

  几分钟后,小方块走出迷宫,程序跳出来个结算界面。

  本次通过迷宫共用时248秒,共用步骤36步!

  方小禾嘴角一撇,似乎对结果不是很满意。

  这个迷宫的标准步骤只需要26步,也就是说他错了5次,准确率在86%左右,还不到90%,这个准确率离国际水平还有段不小的差距。

  整套装置包括软、硬件有个专业术语,叫脑机接口。准确率是评估脑机接口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另一个指标是速度。

  速度用游戏术语APM来计算的话,脑机接口的APM值大约是8.7,也就是每分钟操作8.7次。

  一般人玩游戏的APM是多少呢?只要不是手残,平均都有60以上,高峰值起码超过150,是脑机接口的10倍、20倍速度。

  拿这个小迷宫来说,如果用键盘操作,方小禾有信心用不了15秒,因为这个小迷宫甚至简单到画了条红线标记出路线了。

  但是脑机接口足足花掉15倍的时间。听起来高大上的脑机接口似乎还比不上键盘、鼠标?

  脑机接口确实是门高大上的最前沿的技术。反过来说,这门前沿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只是少数人的研究项目,原本就不是方小禾就读的这所三流院校可以玩得转的,甚至很多高校根本没这东西。

  他能碰到这套脑机接口还要归功于学校的某个副教授。此副教授为了转正才引进了这个课题做研究,等这位副教授转正后,课题组就解散了。虽然不再有经费投入,设备与实验室倒是保留了下来。

  方小禾是在大三的时候加入课题组,课题组解散后,他仍旧还坚持在这里,说不清是爱好还是偏执。

  不过他的毕业论文倒是有方向了,就是与脑机接口的算法有关,总算不至于白白浪费一年多的青春。

  方小禾又重复做了几遍,最快的一次是228秒,因为少错了1次。

  “稍有提升,按照说明文档,这个算法需要大量训练数据支持……”

  一次训练用时四、五分钟,方小禾又做了一个多小时,眼睛都看花了,成绩也只有小幅提升,最快的一次勉强突破210秒。

  “唉,这个速度指标还是不行啊。”方小禾皱皱眉头,有点无奈。

  刚才修改过的特征提取算法已经是他能从网上找到的最好算法了,但是效果也差强人意。

  “今天先这样吧。”方小禾发觉外面天色渐暗,于是摘掉头套,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这个头套戴的时间长了还是很闷的。

  他把一些数据记录好,设备收拾一下,背着包离开实验室,再晚食堂要没饭了。

  空荡荡的宿舍里,四张床位空了三张,几个舍友都在校外找了份工作实习,只有他因为做脑机接口的毕业设计才留在了学校。

  方小禾捧着本《小波分析》靠在床上心不在焉地看着,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不时还要摸摸手机。因为手机微信里有个班级聊天群,一帮同学大约都下班了,这会正在群里聊天打屁,热闹得很。

  他当然少不了要凑个热闹,在群里发发消息,跟同学斗斗表情包,间或掺杂着几声怪笑,结果参考书也没看进去多少。

  大四毕业季可能是人生最轻松的一个阶段了,更可况他还没找工作的压力,整个学期就是写篇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随便从参考书里摘录点数据、理论水一水字数,差不多就行了。起码他的论文里还有实验操作,虽然实验没有突破性成果,但是三流院校嘛,毕业论文的答辩据说也水得很。

  于是整个晚上,他基本上就是在群里水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天做实验精力消耗过大,迷迷糊糊中,方小禾就压着手机和参考书睡了过去,睡梦中似乎还有波形、公式、代码飘过眼前。

  “我艹!”第二天清早,大部分人还在梦乡中的时候,302宿舍猛然传出阵惊慌恐乱的大喊声。

  “我艹!这是什么玩意儿?”方小禾挥动手臂,却穿过了眼前景物。

  在他的视野正中悬浮着一个淡淡的透明屏幕,类似全息投影的屏幕,还是个16:10无边框的全面屏。屏幕上有十来个颜色黯淡的符号,似乎按照某种规律分层级地整齐排列着。

  有些符号之间应该还有连线,因为屏幕亮度太低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

  “金手指?”经过最开始的慌张,冷静下来后,方小禾马上联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套路,顿时心跳又有点加速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