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首页

第298章寡妇而已

整个天下已经掌控在扬州牧秦宜手里,立国已经是大势所趋。

秦宜要当皇帝,荆州蔡家心里的小九九早开始盘算。蔡夫人虽然寡居,但她很年轻啊,重要的是蔡夫人很美,而扬州牧秦宜又特别喜欢美色,这样的资源不利用岂不可惜?

天下人不光是蔡家人在动心思,世家大族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小心思。

问题是你要有通道,而且还要有绝色美女,否则,你弄个大众脸谁理你?

可惜,蔡家不了解秦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错,秦宜是喜欢美女,换谁都这样,不喜欢美女还是男人、还是正常人吗?

美女可以收下,具体事就很难说了,如果蔡家人想要借助蔡夫人之力,来达到某种目的,恐怕要失望了。

也是,一个寡妇你还要怎么样?

要论女人美貌,天下人谁能比得了秦宜女人?

不要说现有的女人,秦宜的手下正在收集欧亚大陆各种肤色的美女,谁不想讨秦宜高兴?大皇帝爱美女,这是公开秘密。

世家大族那些小九九,秦宜当然知道,大汉朝之所以终结,与他们不无关系,土地兼并到达极致,再加上天灾助威,才造成大汉朝摇摇欲坠。

嘿嘿,秦宜会让他们如意吗?

以前世家豪门可以控制土地,控制知识,掌控官员升迁资源,到了秦宜这里,大概一切都不好用了。

土地的重要性,秦宜早已经关注,可笑那些世家大族,难道没注意到屯田兵控住无数土地吗?老黄历不好用了。

屯田兵掌控海量土地,所扩展领土都归皇家所有,毫无疑问,粮食价格会越来越低,指望土地发财连门都没有。粮食不值钱,土地价格就会走低,世家大族抱着土地会哭死。他们想控制粮食渠道,百姓照样有饭吃,江东那场粮食危机就是例子。

过往的一切不会重演,从一开始秦宜就策划这件事,与江南世家大族第一次交锋,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

在这个农耕时代,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满足百姓吃饱肚子,是一个执政者的第一政治,这道理秦宜懂。在吃饱肚子的基础上,每个人钱多钱少,那就要看个人本事了。

看看秦宜设定未来朝廷构架,就能看出端倪。

朝廷架构,为何设立工部?

以前不重视的行业,被秦宜一下子提起来了,或许短时间旧观念还有惯性,但工匠地位一定会逐步提高。这件事秦宜早就开始做了,手里掌控许多工业,尽管与后世不能比。

凭什么工匠地位如此低下,以后就要改变一下。

秦宜大力发展工业,工匠自然变成抢手货,报酬也随之上升。慢慢来,需要秦宜做的只是一个标杆,引导社会走向。

为何要设立学部?

立国之后,秦宜肯定是想普及教育,藉此改变寒门现状,摆脱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这是新朝廷要干的第一件事,普及初级教育,而且要免费。

为何要设立财部,设立银行?不光是为了收税,秦宜显然要引入资本。

发展工业就需要资本支持,虽然只是萌芽状态,饭要一口口吃,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人大有人在。

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即将发生巨变,靠土地垄断延续世家命运,必将是一条不归路。谁要是还在土地上做文章,秦宜保证他只是一个土地主而已,稀松平常。

有一点秦宜很明白,惯性力量非常强大,那些世家大族中或许有人非常灵敏,及时转变方向,但大部分人还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想对抗吗?然并卵,江东世家就是例子,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

秦宜为何给他的属下股份,除了利益均沾,其中有赏赐的含义,也有引导的含义,同时,构筑一个共同体。

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可阻挡。

改朝换代过程中,旧的利益体遭受空前打击,这是一般规律。一些世家在战火中毁灭,一些世家选择了敌对势力,就算有些世家保存下来,在新政权统治下,影响力大大减轻。

新的权贵无疑将是跟随秦宜打天下那帮子文武官员,他们才是最大受益者。

秦宜要做的是正确引导他们,彻底摒弃土地兼并这条路。

除了世家大族占有的土地以及其他个人所有,凡是屯田兵掌控的土地以及开疆扩土得到的土地,都将归秦宜所有,一切财富归皇室。

而这些数不尽的土地就成了秦宜手中的武器,没有人能够抗拒。

在秦宜心里,大华帝国千秋万代,也要靠这些土地作保障。

有关蔡夫人的事说清楚了,秦宜突然想到诸葛孔明之兄诸葛瑾:“孔明,我记得你有个兄长,叫诸葛瑾是吧?还想有大才,为何不让他出仕?”

“......”

孔明从未在秦宜面前提自己兄长,以为他不知道。

岂不知,秦宜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有大才。

这件事诸葛孔明还真难做,他的权利已经够大的了,虽说主公信任自己,但自己也要自觉,举荐自家兄长出来当官,有点过分。

重要的是,那些同僚们怎么看待自己?

秦宜一看诸葛孔明的表情,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谓举贤不避亲,有才不用是浪费。这样吧,也不为难你了,本州亲自举荐,让他出来做郡守,先干干看看吧。”

秦宜举荐,那就与诸葛孔明没有半点关系,剩下的就是选择某一个郡县的事,诸葛孔明打算把诸葛瑾弄到偏远地区。

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与孙家挂上钩,孙策已经灭亡,所以只能滞留在江东。

秦宜压根就没有去过江东,除了那些降将,也没有提拔江东人选。

但是,诸葛瑾这个人,秦宜还是知道的。

诸葛瑾有才,却不如诸葛孔明,有了孔明,秦宜也不着急招揽诸葛瑾。

“亮代替家兄谢谢主公......”

诸葛孔明却不知道秦宜的心思,还以为看在自己面子,照顾自家兄长。

若诸葛瑾做了官,大概心里也会感激秦宜。

所以,秦宜不仅施恩于诸葛孔明,也施恩与诸葛瑾,两头赚。

“这倒不必谢我,做官除了施展自己才华,主要还是为百姓服务。”秦宜时常把为百姓服务挂在嘴边,这也算是潜移默化影响别人,至于别人能不能效法,那就另说了。说道做官,秦宜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孔明,官员是不是也要考虑异地为官,在本地为官似乎不妥吧?”

孔明一愣,而后回答:“这个嘛,倒是惯例,只是没有条例明确而已,既然主公提到这一点,那就固定下来。”

秦宜又补充一条:“还有一条也要形成制度,为官到期,要接受审计,在审计结束之后,才有资格继续调离、升迁。作为防止官员腐败、怠政的一种制约。”

制度设计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能局限于眼前。新立朝廷大都有新气象,腐败现象较轻,时间久了就很难说了。后世腐败历历在目,秦宜特别重视制度建设。

为什么选诸葛孔明做宰相?不就是他在历史上廉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