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明不南渡

首页

第352章 4方云动

辽宁元年,五月初。

平静了一年的大明王朝,再一次掀起剧烈的动荡。

张献忠自以为是的向明廷的示好,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他的是一纸檄文,以及向四川周围各部明军的动员军令。

只要将张献忠消灭,威胁大明国内安定的最后一个不利因素,便基本宣告结束。

这是大明的国运之战……

随着檄文和军令的传播。

国内外各大势力间的脆弱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五月下旬。

蒙古各部通过经常来往于蒙古草原的中原商人,得知了大明正准备对西军用兵的消息。

而现在的蒙古,除了科尔沁等少数几个和鞑清绑在一起的蚂蚱,大多数的蒙古部落,已经脱离了鞑清的控制。

这是当初入关之战的结果。

悲惨的失败以及鞑清主力军的受创,使得他们有力量,也有动力不再做鞑清的小弟。

只是,由于察哈浩特的黄金家族被明廷屠杀干净,嫡系的蒙古王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再次推举一个远支也难以服众。

蒙古各部落,基本是一盘散沙,除非有大作为的王者统一各部,不然……想要让蒙古崛起,基本不可能的。

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现在连马都凑不齐。

这很要命。

目前来说,南部蒙古中最强的部落,要数土默特部,这主要得益于其他的部落,大多遭受了明军的祸祸,由于他们的部落主力并不在明军的行军路线上,从而幸免于难。

此消彼长,土默特部基本成了老大哥。

土默特部老家,在一座青色的砖城之中,土默特人称呼这座城为呼和浩特。

明朝人称呼这座城为三娘子城。

为什么叫它三娘子城?这是因为青砖城是一个叫三娘子的土默特部族小姑娘当权时盖的。

在呼和浩特,聚集了周围各大部落的首领,察哈浩特被毁灭后,也只有这里最适合他们的会盟。

即使大家仍然各自为政,但必要的商议谈判,始终是何部落之间处理事务的主要方式。

这是他们在脱离清廷后,第二次会盟。

主要是因为,南边的明朝有了大动作,大家集思广益的想想办法,能为明朝做点什么……

恩,抢劫啊,杀人啊,掳民啊……什么的,最愉快了。

明朝屠杀蒙民他们倒也勉强能忍,但明朝竟然毫不犹豫的连他们的精神图腾,阿布奈大汗以及各大蒙古王公也给砍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能忍!

绝逼不能忍。

总要惹点儿事情的蒙古,对于明朝是咬牙切齿,这梁子结下,就没完,但由于刚刚脱离鞑清的控制,实在积蓄不了南下的力量,也只能暂时隐忍,等到积蓄足够的力量……

但当明朝准备对西军动武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似乎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朝人的主力南去平叛,咱们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联合起来,打入长城。”

几个部族的首领,倾向于趁机报仇,他们倒不奢望能够入住中原,只是这年头日子过的比较凄惨,去明朝打打牙祭也是好的。

“若是能兵围北京,也让明朝人知道,蒙古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些首领在说完以后,都看向其中一个人,土默特部的领袖,俺塔,作为最强部落的首领,总归比其他一般的小部落的首领,话语权更大一些。

“蛮子皇帝亲征么?”俺塔问道。

“那倒没有听说。”

……

五月下旬的时候。

明朝准备对西军用的消息传到了辽东。

此时的多尔衮还被软禁在家里,门可罗燕,也只有阿济格和多铎时常来看望多尔衮。

“明朝的主力向四川移动了。”

如果是以往,大明只要一到剿灭农民军的关键时候,鞑清铁定会入关侵略。

因为鞑清的多次帮助,李自成和张献忠死里逃生。

大明对农民军的屡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鞑清总能恰到好处的捣乱。

讲道理,这次又是该他们露脸的时候了。

“摄政王怎么说。”多尔衮问道,他已经被撸掉了,代善作为摄政王掌握大权。

“摄政王是准备撕毁和约,与明反目。”阿济格说道。

这和约本来就很扯淡,他们之所以能够同意,只是为了要回福临而已。

至于之后的执行不执行,完全就没这个打算。

“本来就是南朝不讲信用,说好的将皇上送回……结果……”

结果大家都知道……好好的男孩子成了太监,这辈子也只能靠肥皂为生了。

这件事情,让多尔衮很痛心疾首,找书苑www.zhaoshuyuan.com那是他唯一的儿子。

鳌拜也很痛心,看着长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福临,每次上朝都是提心吊胆的。

……

五月下旬。

天使抵达石柱。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率领当地土司,以及其家族属下出迎三十里。

再强大的将军,也抵挡不过岁月的摧残。

如今的秦良玉已经七十岁的老者,风霜在她的脸上烙印下了一道道沟壑。

虽然倔强着仍然骑着马,但下马的时候,被人搀扶的样子,却足以见的,她的体力已然大不如前了。

“圣上特意交代,忠贞候可坐着接旨。”天使在秦良玉准备跪拜的时候,赶忙说道。

“谢圣上……”秦良玉感怀于朝廷之恩,有些颤抖的说道。

等到下面的人找来椅子,让秦良玉坐下后。天使开始宣读圣旨。

巴拉巴拉一大推,词藻华美,语意动人。

大体意思上是说。

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官,让秦亮玉准备调遣所属兵力,配合朝廷主力,准备进攻四川。

当然除此之外,朝廷还对秦良玉进行了日常赏赐。

其中一个重要的赏赐,便是鸠首杖。

古代人能够活到七十岁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每一个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都会得到官方的优待。

鸠首杖便是朝廷对于七十岁以上老人的赏赐。

赏赐给秦良玉额的鸠首杖,规格按照最高标准。

玉首,杖面鎏金,纹饰华美。

如果拿到鉴宝栏目,都是价值五百人民币加上一面锦旗的存在。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