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来1976

首页

第133章 老电影

  上一世,白宗服侍着病榻上的老丈母娘时,老丈母娘流着眼泪感叹:“我养了三个儿子,都不如这半个顶事儿。”

  都说女婿就是半个儿子,白宗这半个儿子却承担了老丈母娘三个儿子的责任。

  因为大嫂的这三个弟兄,个个都不靠谱。

  老大倒是挺稳当,但为人自私,结婚后就基本跟家里断绝了来往。

  老二和老三上一世则是著名的街头小霸王。

  老三就是鲁贵,眼下白客领着他,学习成绩上来了,人也规矩了许多。

  老二白客却鞭长莫及。

  他比白宗还大一岁。

  身高有一米八五,又黑又壮。

  眼下在小县城里已经小有名气了。

  用小青年们时髦的话来说他已经“闯出牌子”了。

  那个年代小青年儿们对流氓二流子的崇拜可想而知。

  混社会都成了一种品牌经营活动了。

  不过,在上一世,鲁老二的威风也仅限于二十五六岁之前。

  二十五六岁后,他迷上了杯中物,到三十岁便基本喝废了。

  随便一个70后的小混混都可以欺负他。

  为了买酒喝,他把家里有点用的东西都拿去换酒钱了。

  甚至把液化气罐儿、炉灶都卖掉了。

  老婆孩子也跑掉了。

  不到四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他喝醉了就躺在雪地里死掉了。

  最后,还是白宗去收的尸。

  而且,就算眼下鲁老二是小有名气的二流子,他也没本事搞到钱。

  因为这会儿没拆迁,也没有暴发户雇佣打手。

  二流子的来钱之道不外乎连偷带摸。

  实在没钱了,就来折腾自己的兄弟姐妹。

  白客在门口刚一驻足,鲁亚楠的训斥声便传来:“你能不能别到这里来?走!走!赶紧走吧。”

  鲁亚楠推搡着,把鲁老二推了出来。

  鲁老二笑嘻嘻地出来,手心里握着一张大团结,目光向身后扫来。

  白客连忙低下头,好像自己是一个登门的顾客,然后用眼角余光看着鲁老二离开。

  眼下的鲁老二还很年轻,浓眉大眼、四方脸,长着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看起来还有几分英俊。

  从背影看去,他的脖子跟脑袋一边粗,就像那些黑人拳击运动员一般。

  白客走进照相馆里鲁亚楠有些不好意思。

  白客了解鲁亚楠的人品,知道她不会拿照相馆的钱给自己的哥哥。

  所以,白客怕鲁亚楠多心,本来想看账目却放弃了,只是四下溜达溜达,闲聊几句。

  以鲁亚楠的脾气,鲁老二应该不会再来照相馆骚扰了。

  但白宗眼下手头阔绰,性格又是那种豪迈讲义气的人,为了向鲁亚楠和她的家庭示好,他不可能不去接济鲁老二。

  渐渐地便纠缠不休了。

  可鲁老二这个大麻烦白客又插不上手,他该怎么帮大哥解决呢?

  回到这个小学生的时代,白客最怀念的是各种集体活动。

  比如加入少年先锋队,在队旗下听着队歌宣誓的那一刻。

  再比如到工厂、到田间劳动。

  还有运动会、郊游等等。

  最喜欢的还是组织看电影。

  1980年这一年,电影院里的电影格外丰富。

  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不重样地看到新电影。

  当然,这一年的电影大多有伤痕文学的味道。

  像《巴山夜雨》、《第二次握手》、《恶梦醒来是早晨》、《迟到的春天》等等。

  甚至像一些刑侦电影都是伤痕文学的底子。

  比如《戴手铐的旅客》、《405谋杀案》等。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白客是不喜欢看这种电影的。

  但眼下,重看这些老电影,却每每热泪盈眶。

  而其他的同学们则在一旁说说笑笑,或者打着哈欠。

  这些对往事无限缅怀、透着淡淡忧伤的电影固然有些文青。

  但它们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比如像老何这样,十年动乱期间,老婆孩子都被搞死了。

  还有像江希香这样永远长眠于柏油马路下,灵魂遭到无休止的践踏。

  悲伤你觉得矫情,忧伤一下总可以吧?

  当然,这一世,白客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看简单粗暴的武打片儿。

  比《少林寺》还早的准武打片儿就是《红牡丹》。

  从电影院出来后,同学们就开始比划起来,白客大声呵斥着,好不容易才把大家归拢到队伍中来。

  一周之后,学校又组织大家看《苗苗》。

  看完之后,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

  姜黎黎好看还是苗苗好看?

  为此还形成了两帮脑残粉,没事辩论一番。

  其实白客更喜欢看一些老的译制片儿。

  1980年的电影虽然很多,但它们的艺术水准都不高,绝大多数都没达到《小花》的水平。

  眼下,县城里有两个电影院。

  一个是南街附近的老电影院。

  一个是人民路上的新剧场。

  这新剧场是东山建筑队修建的,所以文化馆的人长期跟白客保持着友好关系,没事就送他几张电影票。

  有那么几天,新剧场演老片子《叶塞尼亚》,白客就领老爸老妈过来看,有心给他们当一下灯泡。

  白策倒看得津津有味,秦咏梅却看得哈欠大口的。

  电影结束了,她都没搞清楚讲的是什么。

  只是当白策在前面大步流星赶路时时,她笑嘻嘻地喊:当兵的,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你怎么不等我了?

  过了几天,白客又给老妈弄了两张《戴手铐的旅客》,这一回她真看得津津有味,好几天都在用走调的嗓音哼唱“梦驼铃”。

  对眼下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很多欧美电影确实不容易看懂。

  但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却让大家津津乐道。

  那就是兰斯拉夫的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这两部电影是电影院里的保留曲目。

  没事就拿出来放一放。

  很多年长一些的电影发烧友都看了十几二十遍了。

  上一世,白客成年后看吴宇森的电影,对大家津津乐道的鸽子、枪战的场面总感觉似曾相识。

  眼下,重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顿时恍然大悟。

  纷飞的鸽子,喷射的枪火,妥妥的暴力美学啊。

  其实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面是瓦尔特领着家长们去领儿女尸体那一幕。

  坚定的步伐中,音乐声响起,太他妈燃了。

  鸽子的场面好学,这场面可学不了。

  1980年夏天,红旗小学的新校区终于投入使用了。

  原本分割成两个校区的同学们合在一处,搬了进去。

  学校的教学楼是五层,从一层到五层正好是五个年级。

  每一层都有水房、厕所。

  只是还没有暖气,冬天生炉子,得从下往上拎煤,可有的受了。

  搬到楼房里两个星期后,开始期末考试了。

  下一学年白客就将升入五年级了,这也是他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