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上第二个穿越者

首页

第73章 正气歌

  投机取巧没办法,那就只有剑走偏锋,杨辉下定了决心,要在这省试之上,不作赋,而是写一首长诗。

  他没有那种虎躯一震,天下豪杰来投的王霸之气,也没有所谓的救国救民的宏大志愿。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能够过上一个比较好的生活。

  不用担心挨饿,不用担心挨冻,吃得饱、穿得暖,乃至于以后的娶妻生子,也只是打算顺其自然而已。

  在沈括门下的日子里,算得上是比较开心的一段时光,没有商场之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而已。

  而后沈括去世之后,他才感觉到,时间变得越来越紧迫,但他并不着急。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做,所以他又按照计划参加了科考,得了解元,距离目标又稍稍近了一些。

  如今的省试,他是非常看重的,毕竟省试之后就是殿试,只要到时候表现好点,就是进士了,那可是大宋的精英阶层,不再是平明百姓,也算得上是有一点话语权了。

  可是如今这作赋一题,他实在是写不出来,胡乱写一篇的话,估计直接就落榜了,倒不如剑走偏锋,用其他一名篇来应对,至于跟题目的关系,管他呢。

  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虽然不应题,但总比一篇应题的烂文章要来得好一些。

  抛下了心头的担心,他奋笔疾书起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没错,杨辉想到的,就是这首文天祥的《正气歌》。

  《正气歌》本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篇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说明了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

  本来前面还有很大一部分,说的是当时文天祥被囚的处境,但是很明显,杨辉若是这时候写出来,那就差得太远了。所以他直接将前面的一大部分删除,只留了后面的部分。

  既然写不出赋来,那就表示一下自己的凛然正气,总不至于犯什么。

  前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今有他杨辉省试之上抄袭的《正气歌》,倒是要看看,评审官到时候如何来评。

  写完之后,杨辉伸了个懒腰,脑子里也变得清明起来,全然没有了之前的头疼之感,只觉通体舒泰,说不出的惬意。

  第二场的诗赋考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最为重要的子史时务策。

  第三天的考试对于杨辉来说,算是最为简单的,毕竟可以随意发散来写,主要就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时政的应对。

  有了州试上的经验,他在这一题上感觉答起来犹如行云流水,一丝停顿也无。

  比如史论的题目“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以及后面的“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他感觉答得都很不错。

  毕竟有现代的一些见识,回答起这种题目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其中更是包含了不少心意,就连他自己返回去读一遍的时候,都有些洋洋自得。

  如此文章一写出来,还怕那考官看不上?杨辉心中大定,对于这次省试的结果,也变得放松了起来,不复之前的忐忑担心。

  由于省试是在礼部贡院之中,所以考完之后,他就直接回到了客栈之中静等省试的放榜。

  一般省试结果出来之后还需要等十天殿试才会举行,所以他打算趁此机会,好好看一看大宋的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以前对于大宋的了解,多是从影视剧里看到的,现在能够实地的看一看,也算是十分难得。至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也只是在书本之上大致的看过,不过实在是小了一些,所以看得并不真切。相比起钱塘来,汴京除了面积更加大之外,主要还是其中的一些风土人情更加的有意思。

  汴京有汴河,乃是大宋的漕运枢纽,交通要道。沿着汴河而行,就能看到河中商船云集,船只往来,成首尾相接之势,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船上满载着货物,有的又靠岸停泊,伙夫正在忙碌的卸货,一派忙碌景象。

  杨辉仔细的看了一会儿,除了看这些人物百态之外,重点就放在了此时的船只上。

  他一直对格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于这些更加的主意,现代的巨轮铁船此时还没有,不论是商船还是客船,也都是木质,比现代的船只也小了不少,不过他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前方不远处,一艘客船正在靠岸,船顶之上,几个工人正在收帆放桅,将缆绳从虹桥上抛下之后,自有人将客船牵引到码头,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撑向码头,以增加向码头靠近的动力,船头有两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撑,一面扭头注意码头,用以使客船对正码头调整撑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撑蒿右手向前挥动、指挥码头的船工接应。船工各司其职相当熟练,动作协调,一看就是常年累月做这工作的。

  客船的仓体与仓面有封闭与阻隔,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亦有仓门便于客人出进,十分的方便。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

  脑子里大致与后世的一些码头做了对比,嘴角笑了笑。这汴京不愧是大宋的都城,水路和陆路都十分的发达,已经成了一个大的交通枢纽。汴河更是承载了南来北往的货物中转站。

  在码头不远处看了一阵,他又四处走了走。一路之上,见到过西域来的骆驼队,驮着货物的马帮,树丛中的农家小院,接亲娶妻的队伍,凡此种种,真如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一般,在他的眼前徐徐展开。

  过了几家店铺,就是城中的主要道路汴梁大道,两旁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时候,就与影视剧里的场景相差不大了,道路上亦有摆着地摊的小贩,卖货郎,或是剪刀铺,商品琳琅满目,俨然一个集市一般。

  再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亦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各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门店,另有药铺,马车修理店、看相算命、各行各业。

  大街之上,人流摩肩接踵,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