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残汉再起

首页

第106章 盘算

    凉州,金城。

    “将军,李长史求见。”董卓正在休憩,下人忽然来报。

    “让他在厅中稍候,我即刻就到。”董卓吩咐到,又对左右侍女道。“更衣。”

    片刻之后,董卓来到大厅,李儒早已在此等候。见到董卓,李儒立即起身行礼。

    “行了,不要多礼了。”董卓摆摆手。“文优,有何要紧事啊?”

    “主公,请看这些密报。”李儒从怀中取出一份密函,交到了董卓手中。

    董卓接过仔细阅读,放下密函后一脸郑重对李儒道:“随我去书房。”到了书房后,他看向李儒,问到。“此事,有几分真?”

    “益州那边,日夜探查,此事为真。”李儒答到。

    “那按你这么将来,汉中张鲁之事,是刘君郎自己在搞鬼了。”董卓沉吟道。“文优,在你看来,刘君郎这是何意?”

    李儒并未回答,反倒提及了另外一件事情:“主公,在绵竹的人还打听到一件事情。刘君郎在上任益州之前,曾有人卜卦,向他说过,益州分野,有天子之气。”

    董卓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哈哈哈……我道当初在朝时,刘君郎为何向先帝上疏,奏请设立州牧。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是啊。”李儒点头道。

    “这么说,身为朝廷宗室大臣的刘君郎,竟然有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思了?”董卓随即摇头道。“可惜啊,先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选的益州牧,想要的却是他在却非殿的位置。”

    李儒却笑吟吟道:“主公,这有什么奇怪的。外姓人都会觊觎的位置,同姓之人怎么会没有想法?以前身处太平之世,朝廷对于宗室又极为严厉,他们自然没有机会;如今朝廷之中宗室位居三公亦非稀奇之事。再者,乱世将近,魑魅魍魉纷纷跳了出来,雄心勃勃之辈又岂会甘为人后?刘君郎有此心思,倒也正常。卑职断言,觊觎这个位置的人,以后还会有人跳出来……”

    “这倒是不假。”董卓点头道。

    当初王莽篡汉,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揭竿而起。赤眉、绿林造反之后,占据一军之地称王,一州之地称帝者,比比皆是。如今黄巾造反已经几年,朝廷依旧稳固,未若新莽末年,在董卓看来,已经是大大的意外。不过,如今仔细想来,汉室四百载,依旧得天下人之心。如今与朝廷争锋,实在不是好时候,需要静观其变,静观其变啊。

    想到这里,董卓这才意识到李儒求见自己的目的,遂问到:“文优,你不是想派人与刘君郎联络吧?”

    “不错。”李儒点点头。“不过,不仅仅是联络那么简单,是派人告诉刘君郎,我们愿意,尊他为帝。于此,同时派人说服张鲁,与我们联手,共抗朝廷。”

    “你说什么?尊刘君郎为帝?”董卓愣住了,当即摇头。“刘君郎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答应。”

    “刘君郎肯定不会答应,但是定然会心动。那时在于他谈联手之事,他定然会答应下来。”李儒胸有成竹道。

    “好好。文优,此事你只管去办。”董卓也是无比心动,若真能与刘焉成功联手,共抗朝廷,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意外之喜。

    “喏。”李儒答到。“不过,也要请主公施几分薄面,请几个人。”

    “什么人?”

    “请白马羌、参狼羌等部落,劫掠益州。当然,若是能请动蜀郡和蜀郡属国的大牂(zang,一声)、龙桥、薄申等羌族部落,那就更好不过,说服刘君郎,会更为容易一些。”

    “好,此事就交给我了,你静候消息吧。”董卓当即道。“不过,白马、参狼两族倒还好说,当初在凉州时尚有交情;大牂、龙桥、薄申等族,从无交集,你不要抱太大希望。”

    “卑职省得。”李儒点点头。“此事成最好,不成倒也不影响大局。”

    “你既然心中有数,那我就彻底放心了。”董卓见李儒如此,彻底放下了心。“放手做吧。”

    “多谢主公!”——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

    朝廷也在这一日,集体放假。纵然国家形势严峻,但是总不能连个节日都不让过吧。

    刘辩,还没有那么小气。

    刘辩本欲在这一天大摆中秋宴,不过想到大中秋的,谁愿意在外面过,纵然是天子赐下的美味,这一天不和家人在一起,也味同嚼蜡。所以,他干脆下诏,提前了一日,在八月十四日在却非殿摆宴,朝廷官员、在京诸侯全部到场。至于女眷,因为尚无皇后,就有何太后亲自出面,主持招待。

    这天,老天爷倒也给面子,天气放晴。

    九天之上,皓月当空。

    袁隗宅中,袁家在京众人,欢聚一堂,共祝良宵佳节。

    庭院之中,桂花绽放,暗香浮动。

    大厅之内,子孙环绕,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晚饭用罢,小辈们自到一边玩耍,女人们也有自己的节目。只剩下几个男人,在花园的凉亭里坐在一起,聊起天来。

    看着在花园中四处奔跑,玩着捉迷藏的孙辈们,袁隗笑容满面,若是如此,该是多好。不过,很快他的脸色又阴郁起来。

    “今日中秋佳节,四叔为何忽然不高兴起来?”袁绍就坐在袁隗对面,对于自己四叔的神色变化,看的是一清二楚。

    袁隗悲伤道:“若使大兄、二兄与三兄尚在,见此情景,该是多么高兴啊。”

    亭中一片沉默。

    袁隗之父袁汤生有四子:平、成、逢、隗。

    平为长子。史书中未见其官职记载,想来并未出仕。

    成为次子,官至左中郎将,早亡,无子,袁绍承嗣,也就是现在袁绍的嗣父。

    逢为三子,官至司空、执金吾,也是袁绍、袁术生父,在中平二年时,亦亡。

    隗最小,如今任后将军。

    话出口,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袁隗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沉默片刻后,主动打破气氛,询问袁绍:“本初,听说你主动向陛下提出外放?”

    “是。”袁绍点头道。

    “为何?”

    “有大将军在,小侄居司隶校尉一职,恐非福是祸。”袁绍答到。

    袁隗点头道:“你考虑得不错。”

    “外放到哪里,你可知道?”

    “冀州。若无差池,就是渤海相。”

    “渤海相?”袁隗一愣。

    “是的,这是我主动向大将军提出的。”袁绍笑了笑。“对于渤海王,纵然天子放心,大将军也不会放心啊。”

    “哈哈哈……”袁隗大笑。“不错,不错.易.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