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残汉再起

首页

第83章 益州异常

    出了皇宫,刘表还沉浸在刘辩庞大的移民计划当中。

    刘辩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北方的流民,有组织有计划地迁徙到南方去。

    这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北方的地主农民两个阶级的矛盾已经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高门大族和中小地主们田连阡陌,而黔首百姓却是几无立椎之地,要么就是成了他人奴仆。两个阶级的矛盾,已经到了彻底爆发的前夕。

    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旧王朝的覆灭都是因为国内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土地的分配不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中国历代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称之为“土地战争”是不为过的。当无法从官府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时,绝望的农民们彻底爆发,通过暴力手段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封建社会的单一小农经济,没有办法通过其它产业来吸收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时,暴力手段是他们唯一想到的办法。

    汉末是通过军阀混战来达到这一目的的。五千万汉族人经过几十年的混战,只剩下两三千万人。西晋见礼后内部统治者的争权夺利造成的汉人人口锐减,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刘辩不愿历史重演,唯有想办法调和。这个办法就是迁徙人口。

    自北方人口密聚区迁出大量流动人口,安置在地广人稀的江南一带,达到缓解矛盾的目的。

    迁徙北方汉人到南方的目的不仅仅如此,更是为了有效的控制江南。

    历史上,江南的开发肇始于汉末,不过此时北方汉人流入南方的数量不大;之后北方汉人第一次大规模迁徙到南方的“永嘉南渡”,让江南正是进入开发阶段,南方进入富庶阶段;在之后就是唐朝中后期的藩镇混战让江南开发进入发展阶段,以及宋室南渡后江南正式进入开发高潮;等到了明代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

    江南开发的核心,就是人力。

    只有汉人人口比例大于当地其他民族,且在当地站稳脚跟后,这个地方才算是真正的被中央王朝所控制。东北朝鲜半岛与越南北部,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之所以后来脱离中央王朝掌控,就是因为汉人的比例在当地总人口中占得比例极小。

    中国取得南方之地自秦一统六国派赵佗攻占百越算起,到真正开发成熟,前后经历了几乎一千五百年的时间。刘辩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个过程,哪怕能缩短一百年,对他而言就是一份足以名垂青史的历史功绩。

    刘表是汉末的一流人才,当刘辩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天子话语中的核心关键。也许他没有刘辩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的那么透彻,但并不妨碍他以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刘辩迁徙计划的本意。

    甚至,他从中嗅出了刘辩话语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汉室存亡大计。

    所以,在从天子庞大的迁徙计划中清醒过来后,刘辩感觉到的不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兴奋,而是扑面而来的沉重的压力。

    不过,刘表并没有被这沉重的压力所压垮,而是很快化压力为动力。在为荆州上任做准备的日子里,他一直都在不停思考平定荆州的方略。

    ————

    凉州,金城郡,金城。

    在到达凉州之后不久,在李儒的强烈建议下,董卓把凉州刺史驻地从陇县迁到了金城郡金城。

    用李儒的话来讲,陇县虽然繁华,但是距离前线实在太近,根本就处在关中汉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关中的骑兵,一个冲锋就可以抵达陇县城下。而且,当初朝廷在陇县设立刺史府,是考虑到了羌人的威胁,而关中则是大后方,所以才将刺史府设置陇县。

    然而,换做他们,却恰恰相反。

    对于朝廷而言,他们是叛军。叛军的行政中枢设在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皇甫嵩只怕睡着的时候都是笑着的,此乃其一。其二则是他们不用考虑羌人的威胁,主公在凉州的威望无人可以比拟,白马羌、烧当羌等羌族更是我们的助力。和朝廷作对,一直都是他们西北羌人最乐于干的事情。

    所以,凉州行政中枢必须搬迁到凉州腹地。

    在陈述了理由之后,李儒强烈推荐金城。因为这里算是凉州腹地,而且交通便利,更是远离前线。

    董卓自然是从善如流。

    入凉州五日后,董卓将凉州刺史府驻地从陇县迁徙到了金城。

    到了金城之后,李儒又向董卓陷入一策,派出兵马赶往凉州除安定、北地两个掌握在朝廷的其余各郡及属国,逼降各郡县的太守和县令长,至于不愿投降的,一律杀无赦。如此做的目的一是以最快速度掌握凉州,二是提高董卓的震慑力。反过来,也可以震慑那些在兵马整顿中阳奉阴违的异心者。

    对于提高自己威望的事情,董卓自然是答应的很是痛快。

    之后,李儒就开始整顿凉州内务。

    当然,在整顿凉州内务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建议董卓派出暗探,暗中探听关中、益州乃至于洛阳朝廷的动向。

    这一日,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李儒正在处理公务,忽然有亲信禀报,说是派往益州的密探返回,有要事向长史汇报。

    “带他从后门进来,带到我书房中去。”李儒吩咐到。

    不急不躁处理完了手上的公务后,李儒这才离开长史府前院,返回后院。到达金城后,董卓专门拨付了一处院落,做为李儒的长史府。

    “益州有什么情况?”在自己的书房中,见到密探后,李儒迫不及待问到。

    密探从怀中取出一份书信,交给李儒。

    李儒费了一番手脚后,这才得到自己将密探要传递的信息全部拼凑出来。拼凑出来后,他仔细阅读起来。读完之后,他大喜不已。抬头对密探道:“你将在益州探听到的消息,一字不落给我讲一遍。”

    “喏。”

    李儒之所以大喜,是因为密报中提到了一件事情。而此事,就是张鲁之事。.易.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