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乞活天下

首页

第114章 平昌之战(11)


赵富大惊,双手用尽全力一收,大刀带着一片血雨收了回来,往自己头侧一栏,“当”的一声炸响,赵富直觉自己耳朵嗡嗡作响,一下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不要打了,准备收兵,撒昆,等下你断后。”慕容霸金铁一般的话音传来。

撒昆瞪大了双眼,急道:“将军,汉军挡不住我们了,堡寨那边汉军就要被压回去了,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吃掉出来的汉军,就是大胜啊,这时怎么能收兵呢?”

慕容霸的语气不容置疑:“狗屁压回去,是汉军故意的,只要进了堡寨木木亚那两千人根本攻不进去,想要歼灭出来的汉军也难了,后面汉军已经立起了一道木墙,只要一退后,就能够在木墙后面和我们作战,机会已经没有了。”

慕容霸转头对腰上挂了五只号角的传令兵说道:“吹号吧,收兵。”

专门用来通知收兵的号角响起,声音尖锐,在整个战场传播,慕容霸手下的士兵训练有素,很快就收拢队形,盾牌在后,慢慢的退了回来。

撒昆抓起铁骨朵,他的士兵原地未动,退回的胡兵不时有人被弓箭射倒,胡兵很快就退出了乞活军弓箭射程。

罗烈此时已经登上了寨墙,看着虽退却一点不乱的胡军,罗烈轻声道:“退而不乱,是精兵啊,不愧是慕容霸。”

陈建在罗烈身边,听到了罗烈的话,认同的说道:“胡人损失比我们大点,不过是在弓箭和地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步战的结果,很难想象如果是在平原上和他们骑兵对上,我们会打成什么样子?”

刘大山重创木木亚,此时带着血战之后的杀气,呼吸间都有冷风一般:“有什么可怕的?平昌有坚城,周围却是山,骑兵也不利发挥,大不了再战,胡人也是人,也怕死。”

罗烈一笑:“对,是人都怕死,我们的战士也是一样的,硬碰硬的打损失太大,以后能避免就避免,这一战也是无可奈何,不过胡人估计不会进攻了,这一战胡人打得不够坚决。”

陈建指着下面山道处说道:“裂虎他们已经建好了双层木墙,胡人再打也是头破血流而已,不过听说赵富受了重伤。”

罗烈说道:“让赵富到阳信去养伤,陈建你也去,看看后面的兵到了没有,要是兵力足够,我们也可以打打胡人,主动进攻 陈建有点兴奋的应了,一向沉稳的他下去的时候都有点兴冲冲,两千补充过来的兵卒肯定是要先补上战损的各个校。他先去接收就可以先挑选雄壮精锐,可以说也是罗烈对他的一个奖赏。

慕容霸端坐帐中,整个人都沉稳如山,进攻不利仿佛对他没有任何影响。说话也是不疾不徐:“都准备好了没有?”

撒昆不甘心的说道:“将军,都准备好了,伤兵都先走,帐篷都扎好了,我们难道不打了吗?连这里的几千汉军都打不下来。士气很受影响,平昌我们也放弃?”

慕容霸看了撒昆一眼,撒昆年轻的脸上满是不服气,慕容霸说道:“没必要了,突厥部族本来就不想打了,我们出去之后就说这边汉军都被我们歼灭,然后靠近北边定安扎营,扎营后当天就走。就让突厥人为我们断后。”

慕容霸歉意的对亚尔哈兰说道:“亚尔哈兰。对不起,没能为你弟弟报仇,不过我们以后有机会定会让你亲手杀死这边汉军的将领,为塔尔哈图报仇。”

亚尔哈兰脸上没有表情,对慕容霸一躬身:“将军做得对,要以大局为重。塔尔哈图的仇以后再报,亚尔哈兰没有任何意见。”

撒昆说道:“我们急急忙忙的回兵干什么?将军。难道不怕图亚木部去大王面前告状?”

慕容霸冷笑道:“告状?他们能活着回去再说吧,大王知道哪些部族的战力。我们打平昌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制,打不下来大王也不会怪罪,现在回去的主要目的就是邺城,我们不早点回去,打下魏国首都的功劳就占不到了,和平昌比,邺城才是大功,不多说了,都去安排吧,今天就走,出了山道扎营休整,撒昆你明日再撤,守一天营寨。”
“是。”帐中胡将一起起身对慕容霸行礼。

和罗烈一战之后,慕容霸军战死五百多人,在没有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主动退兵,罗烈这边战死也达到了四百人,双方损失差不多,罗烈兵少,伤亡比例要大一些。

寨墙上的乞活军来报,胡兵最后的守军已经顺山道退去,罗烈下令,不可追击,就山势在山道立寨。 于是以鹰嘴寨为轴,山道上立起了一个军寨,和鹰嘴寨互为犄角,将山山道的防卫更加牢固了,胡兵再想通过将山进入阳信,就要打下两个堡寨。

慕容霸在平昌北面的定安县扎营,三天之后在没有通知突厥各部的情形下,直接撤走,在平昌附近的一万余胡兵在慕容霸走后四天才知道这个情况。

于是大乱,图亚木部率先收拾抢来的人口财帛往北逃跑,随后整个胡兵分成七八部分,开始北退。

平昌周平却掌握了胡兵动向,派大将周望率精锐御肃军一千人拿下北面胡兵退路定安,罗烈率三千兵出将山,和周平六千平昌军于定安以南五十里和退路被封的七千胡人决战。

最早得到消息的图亚木等三部胡人过定安退往陈县,而没有走掉的七千胡人被周平和罗烈联军击溃,战死两千,俘虏三千余,剩余逃散,夺回人口两万余,战马五千余匹,财帛无数。

罗烈想杀三千俘虏,周平不许,所有俘虏周平带回了平昌,罗烈分得战马三千,财帛大半,粮食罗烈一分未取,回兵阳信。

至此平昌之战结束,东胡完全控制黄河下游的战役失败,平昌之战的胜利保住了罗烈新生势力的成果,平昌的存在成为了罗烈的西边的屏障,可以使罗烈专心经营滨海和阳信两地,所面对的胡人攻势只能从北面而来,战略有了纵深。

而此时,邺城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邺城皇宫中,太子冉智将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叫来,殿内灯烛摇晃,已是半夜,人影在墙上被灯火映衬得鬼气森森。

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冉智苍白的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他没有穿冉魏朝服,只穿了一身黑色的便服,袖口腿脚都扎好,腰间还配了一把长剑。

冉智最小的妹妹冉静,只有三岁。一双大眼中全是泪水,小脸转来转去,在找寻自己的母亲和乳娘。三个弟弟最大的是冉明,今年不过七岁,有彭城王的封号,最小的冉操。才四岁,站在那里茫然的看着自己的哥哥,还不懂事,另一个稍大的有封号的弟弟武兴王冉裕,不过是五岁多点。也是不太懂事的年龄,手里抓了一个木制的小马,正在专心的玩耍。

冉智也不过是十四岁,那么小的年龄却面临国破之危,稚嫩的肩膀绝对扛不起如此重担,冉智只觉得太阳穴一跳一跳的难受,他这几日每天只睡不到两个时辰,已经是精力交萃。

邺城已经断粮。现在只有突围出去。因为蒋干的浪战,城中本来有精兵两万多,现在加上两千余天聋地哑武士不过七千兵力,而城外的鲜卑骑兵则达到了十万,突围都是九死一生。

冉智看向殿外,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清。但他知道,外面的天聋地哑武士正在全力的准备突围。城外只留有南边一条路。

荆锋是唯一还在冉智身边的大将,荆锋提出如果往南突围。胡兵必然会大军追击,只有分路而走,才能够有机会脱身。

最后商定,总数为六千兵力出城突围,往南二十里之后立即分成三路,一路往西面太行,一路直接南下往平昌,一路往东,去东郡走海路。

这三路各分两千兵马,现在冉智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心里考虑,三路理论上都有脱身的机会,所以冉智和弟妹要分开,每路突围军队都要带上一到两人,冉智就在考虑到底怎么安排?

冉智叹口气,说道:“我们要离开邺城了,分开后都要听侍臣的话,不可哭闹。”

冉静带着泪水嘟起嘴哭道:“我不走,我怕,姆姆在哪里?”姆姆是冉静的乳娘,侍卫统领之一章狩之妻范氏。

七岁的冉明不哭不闹,他已经懂点事了,安慰妹妹道:“静妹不哭,我们在南边也能见面的,姆姆会和你一起的。”
冉静安静了一点,小声的抽泣,冉智对冉明点点头,对冉明还能够有如此镇定很满意,冉智随后下了决心:“明弟和我一起走,操弟一路,裕弟一路,静妹和我一起,马上出发,荆统领何在?”

殿外甲胄碰撞声响起,十余名甲士在荆锋的带领下进入殿中,荆锋走在第一个,黑色的甲胄上面刀劈的痕迹清晰可见,透出无尽的凛冽。

荆锋对冉智一躬身,冉智对荆锋身边的一个甲士说道:“告诉荆统领,我和彭城王、冉静走一路,往南,武兴王走西路,冉操走东路,让统领安排好护卫,天聋地哑武士分成三路,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荆锋默默的看着手下用手话告诉自己冉智的吩咐,点点头,对冉智一躬身,手一挥,身后的甲士上前,两人陪伴一个王子,走出殿去,最小的冉操这时哭了起来,拼命的拍打抱着自己的甲士,大哭道:“我要和太子哥哥在一起,我要和太子哥哥在一起……..”

声音越来越远,消失在外面的黑暗中,冉智看看已经倦怠的妹妹,冉静已经坐在了地上,毕竟才三岁,哭了这么半天,已经是疲倦不堪了。

冉智想了一下说道:“让章狩将范氏带来,妹妹年纪太小,还是要人照顾。”

甲士中一人走出殿去,去叫章狩了,冉智看到荆锋担心的眼神,知道荆锋担心什么,说道:“范氏也是军将女儿,能够骑马挽弓,不会成为累赘。”

冉智也会手话,不过他知道荆锋能够看懂唇语,突围部队没有一个女子,这是因为有女子为拖累只怕会影响突围,连冉智的母亲都没有资格和突围部队一起走。

想到这里冉智心如刀绞,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他知道母亲一众宫中女子,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死,他知道母亲袖中的那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一旦城破,宫中女子都会服毒自尽。

少顷,一个身披皮甲的女子走了进来,显然她知道自己的任务,默默的走到坐在地上点头打瞌睡的冉静身边,将小女孩抱了起来。

冉静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小手抓住范氏的皮甲,安心的叹口气,睡得更沉了。

冉智一开口,嘶哑的声音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走吧,荆统领,能不能冲出重围,我的性命就交给你了。”

殿中灯火熄灭,当夜无星月,六千邺城军队从南门出城突围,城头上穿一袭白衣的女子风中矗立,看着突围大军消失在城外夜色中。

她就是冉魏皇后董氏,本来冉智希望和董氏一起走,董氏最后关头拒绝了,长安派人潜入邺城,希望董皇后和冉智去长安,只要献出东晋传国玉玺。

董氏最后选择留下,将玉玺交给了冉智,她只想跟随冉闵而去,不想作为亡国之人苟活了,现在就在城头上目送儿子突围而去。

白衣晃动,董氏下城而去,从现在起,董皇后准备等在皇宫中,直到邺城城破之时,就是她和姐妹们死亡的那一刻,寒夜风气,卷动城头上那一面金字绣“冉”大旗,却是显得如此凄凉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