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梭时空之1278

首页

第213节奏对

  “呵呵,无妨。我叫张雪,本地仕子,因俗物繁多,却没有参加今科科举。今日看到诸位贤才高达来我大同,见猎心喜,这才搭话。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请原谅则个。”年轻人对仆人摆摆手,表示无碍,然后抬手行礼,表示歉意。这下白禹锡倒是不好意思了,也赶紧回了一礼。

  “刚刚这位先生说各位擅长圣人学问,还懂极西见闻,我有些问题想要请教。其一,华夏帝国被蒙元势力包围,更有传闻,忽必烈已诏令四大汗国派兵来援,不知诸位有何良策。其二,若华夏帝国决心攻占江南各蒙元行省,成功之后该如何面对行朝。其三,如今我华夏帝国的律法还未完备,但我想问问,何法为大,何法为重。其四,我华夏藩属如今多已顺元,将来该怎么处理。”来人行礼之后,却毫不客气的问了四个问题。

  大家都爱看热闹,看到这边的情景,附近的仕子纷纷围了过来。万一是本地仕子来找茬,大家都是今科仕子,算是同年,自然不可能让自己人被欺负。看到人渐渐多了起来,年轻人身边的仆人脸色焦急起来,手伸到背后使了个动作,人群中一些孔武有力,目光炯炯的壮汉慢慢靠近了一些。

  袁合论几人看到这样,也知道现在骑虎难下了,要是不说个所以然,恐怕今科仕子名不副实的传闻,立时就在大同城中传播开了。不过这个年轻人说的几个问题,有的他们倒是第一次听说。忽必烈竟然诏令四大汗国?这可不是小事,众人也是看过华夏社的备考资料的,里面清楚的表明和介绍了四大汗国的历史,地理,经济和大概军事实力。均是控骑几十万的强国,华夏社能坚持住吗?还有,华夏社竟然要攻击蒙元江南行省了?兵灾之下,百姓难免受害,家在江南的仕子脸色一变。更有,这个年轻人家中应该不凡,这些事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一时间,学子们纷纷低头议论起来。

  陆子詹看到大家不说话,心中一急,还没等袁合论阻拦,口中就说:“我是临安陆子詹。刚刚这位公子说第一个问题,我听闻陛下起兵时,兵甲不过数百,不也将蒙元打的丢盔卸甲。如今华夏社行省有八,民有千万,地有百万,兵将更是浩瀚如海。又听说华夏社火器恐惧,战将犀利。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就是了。再说那四大汗国与忽必烈关系复杂,哪会这么乖巧。我看忽必烈定是许下了什么驱虎吞狼之计,想要让四大汗国来送死。那四大汗国的君王也不是傻子,不管出兵与否,肯定不会倾巢而出,这样西来的军队,兵力恐怕也不会多。

  我看还是要从兵事上下手,不如攻占大都与上都,却要尽量让忽必烈逃亡草原。因为要是将忽必烈杀了,恐怕那四大汗国的君主定然会以为忽必烈复仇的名义,纠集草原无数骑兵,再次侵袭华夏。万众一心,想要轻易战胜,却是难了。

  如果让忽必烈逃走,虽然此人也算是雄才大略,可国都既丢,到时候他就是丧家之犬,危害大大降低了。几番打击之下,草原上定然传言四起,那东来的四大汗国是否会有其他心思?我看肯定会!草原上行的是强者为尊的规矩,就算是忽必烈以前厉害又如何。勾心斗角之下,或兵戎相见,或各怀鬼胎,保存实力。华夏社,又有何忧。”周围围着的仕子听到陆子詹说的,纷纷叫起来好来,不过陆子詹还没有说完。

  “张公子你说的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也可相辅相成。攻占大都,上都的同时,渡江而战。如今江南各地,民心浮动,更有官员挂印而去。华夏社此举是上应天命,下顺人心。经过几次大战,江南的蒙元军队也多是汉军为主,这些汉奸祸害起百姓是一个顶三,可真要打起仗来,遇到华夏社的天兵定然是闻风而逃。我看,攻占江南各省不难,难的是如何平稳收拢人心,减少战争带来的伤亡。另外,南方各地道路难行,盗匪横行,如果华夏社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人心定然向华夏,而舍行朝。

  宋有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那宋太祖欺辱孤儿寡母,得国本非正途。而今陛下起兵于微末,救赎天下百姓于水火,堂堂正正,立国之后,自然不用听从行朝。只盼陛下能善待宋室,毕竟赵宋与读书人共天下,还是有些声望的。”

  “好,子詹你说的不错。只希望陛下能够善待赵氏一族,毕竟享用国运几百年,民间还是有心向行朝的。这位公子,刚刚子詹回答了你的两个问题。我松江白禹锡不才,愿意回答公子的第三个问题,何法为大,何法为重。

  首先,国法为大,何为国法,那是一国基础之法。包含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朝廷制度以及百姓权利义务的律法。我听闻西域之西有《汉穆拉比法典》,乃是由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代君主汉穆拉比制定。是西域之西,两河流域周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规定了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其间对对刑名、民事、经商、婚约、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而我华夏春秋时期,在西方强国罗马,《十二表法》在罗马广场上公布。《十二表法》涉及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以及诉讼,确认了自由民与奴隶间的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维护私有财产制度。在秦汉时期,《摩奴法典》由天竺婆罗门教制定,包括了宗教、政治、经济和法律,集天竺法之大成。种姓制度贯穿于整个法典,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典核心内容。

  在我华夏亦有《法经》,战国魏文侯相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律法,编纂而成。包括《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初步确立了国家的基础和体系。后商鞅携带《法经》入相于秦,在《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萧何新增,《户》、《兴》、《厩》三篇编制成《汉律》。

  所以,华夏帝国未来律法之所大,是要修订完善一部基础之法。只有如此,才可依照律法治理国家,而不虞有人祸。人心难测,或有昏君,或有奸臣,如今巴比伦,罗马,天竺与秦汉都化为飞灰,由此可见。我华夏帝国律法所重者,非是律法,而是如何保障律法实施。白某的回答,公子可满意?”

  年轻人听到白禹锡的回答,若有所思,不过还是点点,表示满意。这下,各地仕子们纷纷鼓掌,来为几人打气。听到几位好友说了,苏石山也不甘人后:“临安苏石山见过公子,刚刚白兄所言甚是,不过我还想多说一点。若想国家长治久安,教育才是根基。有人说愚民好治,这话不假。可若想要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则重在教育。若有律法能够保障天下百姓教育,善莫大焉。”说完,想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不由得叹了叹气。其他有相同经历的仕子,也是连连点头。

  袁合论拍了拍手:“几位好友说的不差,我临安袁合论也想些想说的。刚刚公子说藩属,何为藩属。我华夏自古以来与宗藩关系,是通过我儒家学问、商贾贩卖等手段间接影响藩属国。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藩属国要“称藩纳贡”;受我华夏皇帝的册封,并由皇帝赐予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我华夏和周边小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没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

  并且,我华夏历代君主,都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态度对待藩属的,不干涉藩属国的政事,无偿为其提供保护。另外为了显示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夏朝贡。有时华夏君主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还对各国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即使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华夏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

  按照道理来说,各藩属国应该对我华夏感恩戴德才是,可结果非是如此。北有高丽,东有东瀛,南有交趾,我华夏国力强盛时,其国上下,莫不以说我华夏华,写我华夏字,穿我华夏衣,行我华夏制为荣。可等华夏王朝羸弱之时,立刻就变了一副模样。不断侵占我华夏国土,虐杀我华夏百姓。我看这种藩属关系不要也罢,或者重新建立一套藩属关系。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华夏帝国将来面对这些两面三刀,反复不断的藩属,应去其君王实权,在兵事、经济、对外往来等方面全面控制。”

  张准听到袁合论的话,晒然一笑,连殖民地都来了,果然不简单。是的,这个同袁合论几人说话的,正是张准。回到华夏社时空的他,听说考中仕子今天大量到来,便带着从蔡家堡中救来的徐四郎过来看看热闹。听到袁合论他们的谈话,起了兴致,这才问了几句。张准刚想跟他们说几句,就听到有人说话:“陛下,不知今日怎么来大学了,如今开国大典和登基大典正在准备,还请陛下转回,以为安全。”

  张准一转头,原来是文教部长张文一,无奈的笑笑。自从要登基称帝,华夏社的官员们就将他盯得死死的。看来今天是微服私访不了,张准失望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就回去。

  “轰”人群听到张文一说话,立刻就热闹起来。谁也没想到,今天竟然能看到陛下。这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大家纷纷围了过来。正在一旁警戒的禁卫师师长尉承嗣吓了一跳,自从下邳守备营全员加入禁卫师,他成为禁卫师第一任师长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进行户外的保护工作。他赶紧带人靠近张准,将张准与人群隔绝开来。

  袁合论,白禹锡,苏石山,陆子詹几人没想到,刚刚跟他们说了半天话的年轻公子竟然是张准,几人眼前有些发黑。不过很快他们就被周围人羡慕嫉妒的眼神点醒了,今天他们可是同皇帝进行了类似奏对的谈话,前途定然远大。一时间,几人激动的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