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梁仕容传记

首页

一百七十六章 偶遇安道诚(下)

  说着,客人从一个布袋里掏出一封银子,递给了慧能。

  慧能坚推不受,感激地说:待我到金台寺见过寂空禅师后,如确实需要,再来找您!”

  “好,好,我没看错人。”一旁的店小二看到了客商布袋上的字,嘻嘻一笑说:“难怪你们俩一见如故,这样投缘呢,原来,你们是老乡啊!”

  “你怎么知道?”慧能与老者几乎同时问起。

  小二说:“客官,您布袋上写着‘新州安记’几个字,说明您姓安,是新州人士。”

  未等客人有所表示,慧能已经上前跪了下去,说:“安掌柜,真的是您!您真的就是在新州城开杂货店的安掌柜!”

  这次,轮到客商与小二干瞪眼了。客人挠着头皮:“小伙子,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

  慧能兴奋地说:“十多年前,您给我和母亲领过路。先到的是当铺,后来又去了药铺。”

  客人一拍脑袋,激动地说道:“对!我想起来了!你爹姓卢,是从北方来……”

  小二调侃说:“不光他爹姓卢,他也姓卢。”

  “安大爷,谢谢您。这些年来,我和我娘经常念叨您,我娘说您是个大好人、大善人。”

  客人说:“老夫安道诚。卢老弟,后来听说你们母子去广州投靠了文大人,怎么又从广州回到了新州?”

  于是,慧能将过去的事情告诉了安道诚。最后,安道诚说:“落叶归根。慧能,若是你立志学佛,如有什么需求,尽管来找我吧。”

  “好!”慧能感动地和安道诚话别后,高高兴兴地径自往金台寺方向而去。

  太阳从中天滑了下去,慵懒地斜倚在半空,看着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脚下荡来荡去。

  当慧能走出城关南边,来到一个小山岗边,金台寺就建在山岗顶上。

  慧能上到坡顶,山风吹来,似有朗书之声。他举目远眺,见山上树木葱茏,鸟雀欢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顶。

  注定慧能与佛教有缘,他这么一上去,就走上了一条与佛家永远相牵的道路。

  穿过小树林,一座寺院赫然人目:青灰色的墙壁被风雨剥蚀得斑斑驳驳,墙脚下泛起了一层深绿色的青苔。

  这寺院叫“金台寺”,近年来兵荒马乱,香火不盛,寺院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成了颓壁残垣。

  循着时高时低的朗读之声,慧能来到金台寺。

  他从破壁外看到里面有一位中年和尚站在讲坛上,拿着一本经书在诵读。他是金台寺的住持,名唤寂空禅师。身材不高,但也墩实,下巴留着的胡子约莫三寸长,身穿灰瓦色的僧袍。

  寂空禅师面前有二十多个和尚正坐在破旧的蒲团上。

  慧能觉得奇怪.便站在破壁外,认真细听。

  寂空禅师领着徒弟诵读了一段佛经后,转向众和尚讲解着佛法:“佛教分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小乘是自己度自己,对人世间,众生的苦恼并不关心,求的是独善其身。而大乘却是普度众生的,求的是兼济天下。大乘佛法是唐三藏当年西行到天竺取回来的……”

  寂空禅师在讲解了一段之后,又拿起了经书,要徒弟们跟着他背诵经文。

  寂空禅师对着经书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人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

  寂空禅师读一段,徒弟们跟着念一段。

  ……

  慧能没有上过学堂,但这些经文的意思对他来说似乎是若明若暗,这更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太阳快要下山了,他一边往回家的路上走,一边回忆寂空禅师教徒弟们背诵的经文。

  晚上,慧能洗过澡后,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在客栈店铺门口听听寂空禅师诵读的经文,便独自地念了起来,并且,越念声音越大。

  李氏干完了家中的杂务,坐在隔壁的房中做着针线活。

  山乡的夜晚,除了偶尔传来蛙鼓外,显得特别的谧静。

  突然,李氏听到到喃喃的声音,断断续续。

  “这是什么声音?”李氏侧耳细听辨认。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

  李氏终于辨听出来,这是念经诵佛的声音,并且是从隔壁慧能房中传出来的。

  李氏的心中立刻起了疙瘩:家中只有自己与儿子两人,在这夜晚,怎会冒出个和尚跑到我家里来念经呢?

  初时,她怀疑自己年老耳朵不好,听错了,用手抠了抠耳孔,屏着气息.再侧耳谛听。不错,这的的确确是念经之声,并且,的的确确是从儿子房中传出来的。

  李氏感到十分奇怪,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披上衣裳,走到慧能的房门前,将耳朵贴在门缝上。

  诵念经文的声音在房里回荡着,从门缝里传出。

  李氏用手敲门:“慧能,你把门开开。”

  慧能听到叫声,停止了念经,问:“娘亲,这么晚了,你不睡,有什么要事吗?”

  李氏催促着:“你开门再说吧。”

  慧能只好下床去,将门打开。

  李氏并没有迈步进门去,而是站在门槛上,伸长脖子往里面东瞧瞧,西望望。

  慧能的房间虽然没有点灯,但是皎洁的月光从窗棂上照射进来,里面的一切仍可以见得清晰。

  李氏的这一下反常的举止.倒叫慧能大惑不解:“娘亲,你找什么?”

  李氏喃喃地:“你房里的和尚呢?”

  慧能一头雾水:“我房里的和尚?娘亲何出此言,你是不是睡着了,做什么梦呀?”

  李氏摆着手:“我并没有睡着,更没有做什么梦啦。”

  慧能表白道:“孩儿我一人在房里睡觉,怎会有什么和尚跑里房来呢?”

  李氏巴眨着老眼:“没有和尚,夜晚你房里何来念经之声呢?”

  慧能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氏责怪道:“你年纪不小了,还没正没经的。你笑什么?”

  慧能用手指了指自己:“那个和尚就是我呀!”

  “就是你?”李氏更不解了,“你什么时候出家当了和尚?”

  慧能一本正经:“我没有出家当和尚,但那些经文确实是我念的。”

  李氏并不相信:“字,你也识不了几个,你会念什么经?”

  慧能解释说:“我虽然识不了几个字,但我可以跟人家的口水尾念嘛。”

  李氏追问道:“你跟谁学念的经呢?”

  慧能:“我偷偷地跟着金台寺的和尚学念的经。”

  李氏惊诧地:“怎么,你到金台寺去了?”

  “是呀,娘亲,你听我将事情的始末讲来。”于是,慧能就将白天在店铺偶遇安道诚,受他指点去金台寺的事向李氏讲述了一遍。

  李氏听后,松了一口气:“呵,原来如此!”

  慧能颇有回味地:“那些经文听来真令人感兴趣。”

  李氏催促道:“你再念给我听听。”

  “娘亲,你听着,”慧能又将听到的经文背诵了一次。

  李氏从小就听当乡村郎中的父亲讲过经,自己平时又喜欢看经书,故此,对世间的各种经典略知一些。当她听到慧能念过经文以后,问:“你知道,那大师父教徒弟念的是什么经文吗?”

  慧能点点头:“知道,那叫《金刚经》。”

  李氏:“《金刚经》,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慧能巴眨着眼睛:“《金刚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不是金台寺的那个老师父自己写的?”

  这一回,却轮到李氏哈哈大笑了。

  慧能不解地:“娘亲,你笑什么?”

  李氏严肃地:“金台寺的老和尚怎能写得出如此精辟的经典来呢。听闻《金刚经》是从天竺那边传过来的。”

  慧能询问:“娘亲,你懂这些经文的意思吗?”

  “不大懂,那么深奥的佛理,我这个乡下村妇怎会懂?”李氏坦言地说,“不过,我从小就从大人那里听过一些佛家的传说与故事。”

  慧能搬了一张木凳给李氏:“娘亲,你坐下来,慢慢地将你知道的那些佛家故事讲给我听听。”

  于是,李氏便将她所知道的有关佛家与佛经的故事向慧能讲了。

  慧能越听越来兴趣。

  一连几天,慧能卖完柴后,连汗也顾不上抹,带着疲劳,爬上山去,来到金台寺外,站在破壁旁,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认认真真地听着和尚念诵经文。

  对于这个俗家子弟的奇特举止,金台寺的住持寂空禅师看在眼里。

  这天,在教授徒弟念经后,趁着休息的空暇,寂空禅师走到破壁前面,朝着慧能行了一个礼,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慧能也弯腰向他还了一个礼。

  寂空禅师向慧能问道:“如果老衲没有看错,施主该是个打柴仔吧?”

  “正是,我从十四岁上山打柴砍樵,至今整整十年了。”慧能用手搔着脑袋,奇怪地问,“大师,我没有跟你讲过话,你的慧眼真是厉害,怎会知道我是打柴的呢?”

  寂空禅师指着他的砍刀、竹竿和绳索:“世间万物自有其特性。人也是讲悟性的嘛。你的砍刀、竹竿与绳索虽是无声的,但它们不是告诉我了吗?”

  慧能佩服地说:“哦,你的悟性真高。”

  寂空禅师:“施主是附近的人?”

  慧能手指向那边的龙山:“离这里不远的夏芦村。”

  寂空禅师再问:“你叫什么名字?”

  “慧能。”

  “慧能?”寂空禅师打了一个悚,双眼盯住慧能,“你是个俗人,怎么起了个佛家人的法名呢?”

  “我不知道。父亲从小就给我起这个名字。”

  寂空禅师喃喃地:“或许你以后跟我们佛家有缘吧。”

  见寺里的住持跟破壁外的打柴仔在对话,那些寺僧都围了过来。

  寂空禅师大惑不解在追问:“你已经来到敝寺好多天了,每天站在破壁外听得如此入迷。这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