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南宋之挣扎求生

首页

第17章 打探形势地理

  见二人称酒好方父松了口气,方少云心情也差不多,毕竟这时代销售渠道不多,这么个小县城选择余地可不够多。能够一次成功总比到处碰一鼻子灰好不是,虽说这酒终究能卖出,能卖什么价位那要看人们接受程度。

  既然陈掌柜与丁大厨都认为不错,那就坐下谈价钱吧。一般而言酒价低档次约每斤三斤粮价左右,好一点五六斤粮价,超过十斤粮价的不大多,不象后世开放后酒高档化而价格也越来越离谱。

  来之前当然也了解过物价,方少云此时心里有底,首先提出要价是每瓶换十二斤粮食。

  陈掌柜习惯性往下压,理由是店里最好的酒不过七斤稍多粮价,价钱太高店里不赚钱另说,卖不出去你们也没有好处不是?薄利才多销,给你们五斤粮价够你们赚大钱了。

  方少云当然不认帐,说粮食比别人多花一倍,小坛发酵酿了又酿,柴禾钱也值一斤多粮食钱,不是自己要价高,实在是成本关系,只能稍让些,不能太少,会亏本的。

  陈掌柜又说番理由,方少云强调了酒瓶高档大气有品味,空瓶也值五斤粮食钱。反复拉锯最后商定,酒楼只供应一家,此次以十倍粮价结帐,下次供货一方认为亏欠再商议。

  议定价格与数量,方少云对陈掌柜提出其实这酒可以向外发售,比如北方苦寒,他们更嗜酒且越烈越好,只要价钱合适,生产更烈的酒也能做到。

  对这提议陈掌柜有些动心,答应会试着留心,有消息马上会告之,到时他们生产可不能误了。这事关系着钱当然不会误,方少云再三保证,约定明天交货时间后告辞离开。

  此后二人找了家最大的南货店,南货店是简称,这类店应该是南北货店。经营的品种更是南北东西货,酒盐糖干果糕点蜜饯等都有,所以这类店也被称为杂货店。

  往南货店推销主要是看中这种店有外销渠道,能扩大销量对方家谷总是益事。方少云计算连瓶带粮成本约二斤粮食,有销路的话即使以每斤换六斤粮,每月出二千斤就能养活一百多成年人,这还不算获得饲料利益。有这收获养起一支半脱产小武装也够开支了。

  南货店是老板自己经营,他尝过酒认为确实不错,但对外销售有顾虑,而本地销售认为价格偏高。方少云提议可向北方走货,只要价钱合适酒可以更烈。这让他眼前一亮,象这类店北货也有没有渠道不可能,而北方虽穷军头豪强贵族更多,更肆意挥霍,嗜酒无节制无顾忌。

  因这个可行销路,老板答应价钱依方少云,而付款先付一半,等之后结帐。这也是惯例,向来熟客间乃是遇节清帐,结帐只有过年时。初次交易想继续下去往往也不全款即付,留下余款有些类似质量保证金,或销售不了的退货,折扣之类支出。

  从这看出陈掌柜答应全额付款,属于为人忠厚宽大,不屑斤斤计较。二人对比方少云认可了陈掌柜,不过南货店老板或北方有销售渠道,人归人交易归交易,这扩大销路他只能期待于南货店老板。

  从南货店离开已晚餐时间,急回客栈乃是客栈供应三餐,还有八个青壮在,二人不想有特殊,还是赶回去与众人一起吃。

  当晚无事,次日凌晨方少云与父亲二人去了附近茶馆,进了茶馆只往最偏最里面的桌子坐下,要了壶茶也不言语,只听众人说话。

  茶馆里声音噪杂,因基本上是周围中老年人,相互之间非常熟,往往一人走进来数人问候。'老张,早。''有空啊,几天不见。''坐这里来。''老张坐老位置。'进来的人也是东西各方向点头说几句应酬,并与老板答话:''照老样,送老林那桌。''

  都是中老年男人,话题与妇女家长里短有些不同,又因熟悉或邻里,仍然不能脱出乡邻细事,只是女性趣闻轶事更多讲更引众人附耳。

  方少云到此间喝茶不是想听这些,果然一会儿有对话响起令他竖起耳朵:''你见到昨天想混进城的那几个混混没有?''一人提起话头。

  ''听说被阿土刺伤一个?''隔壁桌知情些。

  ''这些人偷鸡摸狗,县尉不放他们再进城,城里清静不少。''庆幸者对同桌言。

  ''唉他们逃难家没了,几年来官员每年筹钱救济,能有多少?''同情者反驳同桌。

  ''蒙元军攻襄樊死人不少,只怕后面会更多。''忽然想到问题根源者。

  ''是啊!城攻不下,四周百姓遭难。''同桌接声。

  ''老王你在县里当差,襄樊怎么样了?''远处有人喊话。

  ''这你知道有啥用?''老王有点摆架子,见几人望过来才说:''听县尉说朝廷派李庭芝将军来援救。''

  ''李将军不错。''

  ''对,对,有他来就有希望。''赞和声较多。

  一次早茶收获还蛮大,首先确定昨天所见是襄樊战乱的难民,已经有几年了。方少云不知襄樊打了几年,好像说是八年,据这消息看襄樊失守总有三四年左右。虽然具体时间不知道,大致也能按这个时间安排。

  从茶馆没听到其他消息,吃过早点方父方少云带人先去南货店交给六十瓶酒,拿回一半酒价。随行二人见钱有点傻呵呵,他俩知道这酒乃是方少云从滤不出的酒糟里捣鼓出来的。如今只拿着四分之一的钱就能买上三百斤大米,全部拿到手岂不是喝完酒,还有得赚,这等好事只怕神仙也难做到。

  关照二人先回客栈,方父方少云沿街走向县城最大的铁器铺。二人只提几种样品及二把剑,此次打造共打了四把,完工配柄与鞘只有二把就全带来了。

  这类店铺掌柜肯定是个行家,二人货物拿出一看就知道优劣,评价说那菜刀之类比一般货质量好,可以提高收购价二成,农具稍差,可以平价收购。因只是样品,具体要见货边检验边计价。

  这些谈判比较容易,售价是公开的,销售时讨价还价波动不大,铁器不会坏不过时,一般来说不讨虚头,看得中买,这样销货也这样收货,往往是自有工场,收货价八成,这一来不用多费口舌。

  这个谈毕方父解下背负长布包拿出剑来,掌柜见鞘实在不入眼,勉强接过掂掂。看一下外表有些懒散地拔出剑身,一露面他眼睛即被勾住不放,只见剑体微黑而刃口有丝银白,显得古朴文雅而不失锐气,所谓先声夺人。

  此时他忍不住将剑全部拔出,见剑身细长均匀,轻叩剑鸣脆亮,转头向二人望去,方少云点头示意。铁器铺掌柜见到方少云表示回头看方父,见他没有反对表示提剑挥一下摆了个起手式。然后吩咐一店员拿来铁条轻砍一下后查看剑刃,再重些砍下,如此三次才将剑归鞘。

  此时才摇头长叹,方父见了有点担心,忙上前问掌柜'货物如何'。

  掌柜回头又看方少云一眼,见他不动声色又摇头叹一声说:''剑是好剑百里挑一,只不过剑柄剑鞘太差,材质差做工更差,这影响售价,毕竟剑是文人用的多,又是细剑更讲究这二件外观。剑体处理不错比较独特,质量更无话说,为什么这个如此马虎?''

  ''不是马虎是没技术,没人会干。''方少云不隐瞒。他没见过真剑,前世没弄过艺术,方家谷只有农村万能木匠,要制作出好剑柄剑鞘难度太高,还要有一点时间去摸索与经验积累。

  方少云很坦白地承认,让掌柜看不懂二人中为什么一个小男孩才是拍板的人,更惊讶的是似乎小男孩更懂铁器。这个疑惑不影响讲价,二把剑掌柜出价八十两银子(不全部是银子或是等价纸钞,不过纸钞会先花,银子价值稳定而后花。),因为这剑柄剑鞘还需找人另做。

  方少云咬定一百两,原因是主体已成这附件不值多少,或者柄与鞘装饰华贵售价也会上去。他开出另一个法码是如此的剑他会源源不断供应,只要保持价格与能收购。

  源源不断供货的承诺让铁器铺掌柜屈服,议定尺寸方父回客栈取货过来交易,方少云仍留下观看店内出售的产品,询问掌柜些相关的事,如铁矿本地可有,有没有发现比较奇怪的石头等等。

  不一会儿二百来斤菜刀等刀具及山锄等农具独轮车运来,掌柜亲自一件件看过定价,最后付出一百十六两一钱多点货款。这好在是二把剑一百两,不然连酒加铁器共二十多两银子,看来还是搞精品有出息。

  不过二十多两银子能购买四千多斤粮食,够百人吃一个月,而方家谷付出的劳动也不算多,加上家里剩余铁不少,枪头一百等等,卖剑有百两银子,找书苑www.zhaoshuyuan.com算来方少云的二用技术投入收获更丰厚。

  铁器交易后只剩向仙客来交货,及一些藤编之类要出售,这些方父能干方少云就不管了,独自一个人去逛书店。其他东西列个清单就可让方父去办,买书还得他亲自挑选。

  进书店前有些期望,进去后一看失望一半,原因是书的数量实在不多,再一找只剩下失望,那是想找的书实在难见。此刻方少云最需要是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之类,这些对他有实用或参考价值的书籍,或地理,本朝历史,地图等书籍,却是一本难求外,还受一肚子气。

  受气是书店老板或旁人见他年幼却一本正经挑选,还咕哝着为何难找有用之书。这当然会让老板不快旁人不满,方少云不会与他们置气,心里有的只是无可奈何。这古代出书难,书更贵,什么热销卖什么正常。

  次日八辆独轮车满载粮食启程回山谷,方父方少云未随行,他俩还要采购一些东西,方少云更是要打听四周的地理人文,及更详尽当今襄樊情形。

  为此喝了二次早茶不算没收获,只是听到的消息太零碎,真伪难辩。古代资讯掌握在官府手中,透露到民间都是偶尔随兴的,宋代没明代那种邸报,这样一来想打听消息之难不是一般大。

  至于民间传闻速度真有可能比官府快,如某城失守之类外在事实,传播速度有时快过人行走。这些消息对整个形势判断作用不大,况且现在宋元战局僵持,方少云知道关键在襄樊,想打听详情不可能,可他总得尽力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