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南宋之挣扎求生

首页

第6章 合作社大建设

  如何建设问题决定后众人即将散去,因为惯例具体安排乃族长与村老的事了。但方少云将大家唤回,说还有大事未定。等众人聚拢慢慢开口言道:

  ''如何建造群策群力我们已经议定,可如何建设我们还没有商量。眼下是百废待举,筑堤,建房,垦荒大大小小的事既多又烦杂。谁该筑堤?谁该垦荒?谁该建房?垦出田地归谁?这些我们先要商量好,不然短时间没什么,有也是小事,大家不大会计较,可时间越长矛盾多了再解决越难。''这话引起众人心思,其实不乏有人心里嘀咕,只是不好张口。

  ''我的意见大家先一起建设新家园,根据需要由村老会议安排各项工作,这方式暂称为合作社。合作社众人所有物资作价投入,每个人参加劳动计分,暂时没条件每日计分就各小组一月一评分。大致方法是最强劳力或本职工作胜任者(铁匠,木匠及领导等)计十分,稍弱就稍减,不过不能太苛刻,力弱尽心要适当照顾,大家是同个家族,贡献大要体现,互相帮助也要做好。表现特优或贡献非常大者,每年再加奖励。''

  ''小孩,老人,妇女参加劳动,也根据力之大小,完成的工作等计分。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让最适当的人干最适当的活,如铁匠修理农具等,木匠,泥瓦匠造房等,可以提高效率。人员也可调配,那里需要就可加人。另外公共要的办事,也无须再有人推三阻四。这样下来我们建设新家速度更快,更好。至于分配,今年是没什么收获了,只能明年收获一点分配一点,到年底再结算,包括垦荒的田地,到时也分配各户名下。而分配标准是每户工分,加投入的资产,多劳多得,多投入多分润。''

  ''另外明年分配后,若是有人觉得这样不可行,可以提出来,大家同意就大家商量如何分田分地,分资产散伙。当然少数人定要分开也可以,到时再讨论该如何分配给予一定的田地及资产。''

  方少云这真是合作社办法,而不是公社办法。生产力太低的社会,只有合作化才能提高生产力,不使土地兼并发生,又不会一大二公阻碍人的劳动积极性。

  这番话在场众人耳中有些晕乎,大致能听懂,具体很难一下明白。不过眼下不可能谁独自垦荒占了,势必一起干完一些活,才能有所分配。如过去办法大致是各户抽人干公家的,如筑堤之类,而荒地分了由各家开垦。

  眼下方少云的办法是所有事大家一起干,然后根据收获分成果。这办法好不好大家心里没底,不过明年底可以分开,这个事好坏就不太重要,所以现场大家打个哈哈没人反对散开回去。

  众人离开,方父,各村老,方少云在一起讨论谁明天带人割茅草,谁带人搭建临时住房,谁带人上山伐木等等。方父,几个村老,加方少云几个明天再去观察筑堤,建村,垦荒三大方面的可行性,需要怎么干?工程量多大?等等。

  最后方少云还提出开办托儿所,将六岁以下儿童接下来,这样可以解放不少妇女劳动力。而七至十二岁儿童由他牵头办个学习班,理由是方家总有一天要走出去,至少也要有人出去办事。

  至于让女孩也读书,他说这样小孩子派不上大用场,今后帮助记记帐之类也好。另安排些十至十四岁少儿跟铁匠,木匠等学徒,理由是今后全靠自己,多培养几个人用得着。

  余下十三至十六岁的儿童,组成少儿团,每天训练一下。另分小组轮流派出去四下探探,不管物产,地貌,还是人类活动,也好心里有个底不是。这几个提议基本上也被众人接受,缺的是实施之人,及细则方法。

  次日众人在方少云带领着全盆地走了一圈,指示洪水泛滥痕迹,地貌高程估算。方父等发现情形还真如其所说,这脸昨晚红时看不清,这时好在走累了,有现存借口。

  不过心里非常侥幸,亏得有方少华在。不然明年洪水幸而不死人,物资损失也会很大。粮食收获太少的话,明年日子会更艰难。

  一圈看下来还是筑堤坝要抢先动手,原因是造房子干燥木头不足,湿料不耐久。这事方少云想通过烘干解决,只是也要几个月才行,缓不济急。

  垦荒这里连冬季还可以,只要不是太恶劣天气都可以进行。反而筑堤比较讲究,天寒地冻时施工质量难于保证,另加紧蓄水对用水也有好处。

  本来方少云想水泥筑堤,这水泥生产难度不高,小水泥厂他到过。就在其打工经历之一处旁边,没事干时常进去玩,生产主要设备与工艺是烧结与球磨,配方没啥太大秘密。可现在他为难就在没粉碎设备与燃料,粉碎还能多用人力,生料烧结熟料没好煤怕不行。

  没水泥筑个低坝问题不大,较麻烦是近处粘土质量差,有好芯坝这坝才长久。另外他想没有水泥就用三合土代替,这得用石灰,石灰岩近处路过见到过,就是石灰窑要着急建,另备好石料与干木柴。

  这事其实也不难,粘土几个村老四周找找就行,石灰岩,石灰造房子也要用,只不过用量加些。干木柴也容易,垦荒地杂树丛生,这些树清理下来本来只能当燃料。造房子伐木的枝干,梢头也只能当燃料,就一时晒干困难些,但也可边烘边用不会误事。

  有稍懂砖窑的村老听方少云边说边画的石灰窑构造,领过建造任务。另有村老接过清理坝基及寻找粘土任务,方少云就离开了。

  他很忙,也不放心,这边暂时无事要到各处去看看,不是说这些人离开他干不了,而是他乃后世人,学过数,理,化(虽皮毛也足傲这时代),及见过,会操作不少设备,这眼光与这时代人不可比。

  到了垦荒现场一看,果然来对了。只见村民几人一组在刨树根,刨石头,还有人将小块石头扛走,对于大块的他们表示暂时还移不了,连刨也非常困难。

  方少云让他们下午多牵几头牛,带上铁链,再叫上木匠。此时已近午饭,吩咐后他就先行回去歇了歇力,饭后慢慢走向垦荒现场。

  众人见他到过来请教,他让村民用铁链拴树或石块,一头牛不行二头三头。青壮们根据他的办法一试,那些根子很深很难刨的杂树,不易撬动的石块很轻易就被拽动或拔出来,工效快了少说三,五倍。

  将石块运走扛起来运走很吃力,荒地上全部石块不少,全扛走要用不少劳力。而车子在崎岖荒地上,还有的地方松软有的地方较硬,扭动太大,轮子与车架都吃不消。

  另外石头搬上车小块好说,大块吃力又有危险。方少云借助雪橇经验,让木匠试验做一架旱橇,让牛拖曳试试。

  在场奉命而来的木匠听了介绍,回工场去制作,所以一时这设想无法试验。方少云让他们先只拔树,清理石头,运走索性放放。

  次日木旱橇试验结果出来,二头牛二个人少说能抵十个人的活,人还没那么累。这就太合算了,牛空闲着也浪费,出点力反正牛多还可换着使用。

  看完垦荒现场方少云又去关心临时住宿区,天已经很凉了,夜里露水很寒,再露宿下去人有点吃不消。还有大量物资装在车上,时间长了也不好,这个松懈不行。而且五百多人,加仓库,托儿所,学习班,临时村老会等用房,要搭临时房不少。

  因为事情多,千头万绪,讨论时也没有细致规划,及建筑方法。只是定了个区域,让会些泥瓦匠的一名村老负责算作是这事结了。

  方少云赶到现场见这里人最多,忙忙碌碌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他找到负责的村老一问,觉得他的指挥能力差一点外,这设想也有点偏差。

  按那村老想法去做那不是临时住房,而是穷人长期居住的茅草屋。对这个设想他对那村老说:''现在我们只要能住一冬一夏的房子,而不是过一辈子的房子,所以能遮风挡雨就行,关键是快而能住。不求太好,另外住了人也可再加强,不是必须一下修好才行。

  由于原领导临时居住建设的村老有些专业知识而能力差,与父亲,几个村老商量后又派了村老过去加强。这事如此也算得以解决,方少云却仍然不能丢开心思,因为如此做还不大圆满。

  主要是这样建房工程还不小,材料收集速度太慢,要想早点住上临时房,只有再增加人力。可其他各项目虽说不是刻不容缓,但迟误也不大好,后果或也严重。

  这不行那不行,方少云有点心烦,百废待举还真不是一句空话。真是处处需要人,需要物资,已经只拣重要先行,还是捉襟见肘啊。

  心里烦闷事不能不干,这边算是解决方少云即向临时铁匠,木匠等处的工场而去。一路上看着盆地四周山林,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有几分山明水秀样子,思维发散,后世这里弄成旅游胜地,不知此处可有波及?望远好像没见枫树,近见秋叶黄亮微风吹拂也好象也很温馨,祥宁!若是漫山红叶,那风景似乎更受人追捧。

  他此时觉得枫叶太红,若漫山遍野都是就有点太热烈。眼下只想先逃过宋末乱世杀戮一劫,因此他此时更觉得祥和安宁才好。

  又望见垦荒处杂树茅草茂密,心想这又是很费工夫,若是一把火烧了简单,可垦种后易复生啊。不过这茅草可以当柴禾,现在临时茅屋也用得上,也不算一无所得。

  茅草!茅草!方少云的脑子突然觉得有什么遗忘,一时间想不起来,就在一旁找块石头坐下沉思。回忆的思絮很飘忽闪烁,有时觉得抓住什么,却一下飘远,真的很有让人发狂冲动。

  安静!安静!这没什么大不了。方少云不断自我安慰。慢慢他想起前世小时候在农村所见所闻,有农民就只用稻草加粘土建仓库之类,后来条件好了才不见。

  这建筑方法是用稻草一束,用粘土加水和稀软后,与稻草和合成泥束。然后地面稍铺基础,将泥束一圈圈往上叠,怕不牢固双层三层俱可。当然一下子是叠不高的,一二尺后得等泥土稍干才能继续加高,上面盖的是稻草顶,为牢固采用圆形。

  此屋牢固,就是不耐风吹雨打侵蚀,因为采光与通风不佳,面积也较小,农民主要当作仓库用。不过这些缺憾可以想法改善,再说临时撑一下,不求多完美。况这建筑方法需用材料现存,小孩妇女都能干,大可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