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刺杀之归途

首页

第25章 再次行动

  第二十五章再次行动

  行动在继续,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

  根据陈伯康连续几天的观察,李福生每天都是早上10点30分左右出门,门口有两个接他的人,两辆黄包车和车夫,待他上车后,黄包车沿着复兴东路行走,转民国路一直走到市场,然后在市场上去收税;12点到12点30分吃饭,然后继续收税,到下午3点左右才离开。

  陈伯康决定在李福生出门的路上刺杀,刺杀选在老西门的杜家湾和民国路这一带,确切的地点选在民国路和复兴东路(今肇嘉浜)的路口。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人流量很大,路口很多,而且黄包车的行进速度不会很快,通常还需要慢步前行。综合这几点,确实是个很好的伏击点。

  决定之前,陈伯康还在这一片转了一天。他要把这里的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房屋建筑,人流来往,光线,商铺等等,都是决定他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如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很可能会功败垂成,甚至会有杀生之祸。

  2月26日上午,陈伯康来到杜家湾复兴东路静候李福生的到来。他在附近的摊铺上坐下来边吃着早点,边看报纸。

  今天的陈伯康头戴一顶礼帽,身穿长衫,戴着一副眼镜,嘴唇上贴着一锊胡子,像个30岁左右的人。旁人看不出来,在扣得严实的长衫里面穿着一身的黑色西装。人坐在那里,没有一点紧张,显得非常从容自然,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个在租界上班的人。

  这个装扮是他考虑了很久才这样做的,一是这个行动是他私自行动,违背了组织纪律,不能上报和宣扬的,更不能让外人知道;二是自己太年轻,相貌容易被人记住,一旦被通缉会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三是如果被人发觉跟踪,自己可以脱掉长衫,拆去装扮,很容易脱身离去。

  10点40时许,陈伯康看到两辆黄包车向路口过来,在桌上放下几张钞票,叫了声“老板收钱”,然后起身离开座位,也向路口走去。

  这时的路口,人来人往显得特别的拥挤,黄包车到了这里都会慢下来,特别是横穿马路的人络绎不绝,更是让黄包车左闪右突的躲让,避开行人,如果碰上行人过客,别说自己赔偿,就是卖了他所有家当都可能破产,最后只能卖儿卖女甚至卖老婆。

  当陈伯康所确定的那两辆黄包车逐渐的向他靠近时,他看到第一辆有人掀开帘子向外丢烟头,借助这一刹那的机会,看清楚坐在里面的不是李福生本人,而是每天接送他的两个喽喽。陈伯康沿着左边的街沿快步巷路口走去,想要赶在黄包车转弯的时候,像平常人穿过马路一样,这就是他最好的动手机会。

  这时,第一辆黄包车距离路口只有20米,马上就要转弯了,第二辆黄包车和第一辆相距不到5米。陈伯康目不转睛的盯着黄包车,心里默默的计算着他的速度,脚下放慢了步伐。

  当第一辆黄包车转弯时,陈伯康开始过马路,同时左手提着一个包,右手放在长杉里握住驳壳枪,眼睛一直盯着第二辆黄包车。

  第一辆黄包车在躲闪人群转过弯的时候,陈伯康已站在路中间,他的身前还有一挑着担卖菜的在躲让黄包车,旁边的人有男有女也尽量躲开卖菜的。

  陈伯康见此情况大喜,左手一把就将菜担往前一推,正好横在了第二辆黄包车身前。黄包车车夫一见有情况,条件反射的向右一拐,躲让不及把菜担给撞翻了。

  卖菜的一看一担菜全被撞得一地都是,一把抓住车夫,愤怒的叫着:“你赔我!你赔我的菜!”

  黄包车夫也不干也一把抓着卖菜的,也叫着:“你赔我的车!,你把我的车给擦坏了!”

  这时周围的人都围上来看,陈伯康也借机靠上前去,把枪拔了出来,并用报纸把枪给遮盖住。

  黄包车上的人似乎从刚才的急转弯反应过来了,探出头来对这两个争执的人骂道:“吵什么吵!的!再吵老子把你们两个都抓起来,不知死活的东西!”

  陈伯康看得清楚,这人正是李福生!他平静地向前靠了过去,他想要保证一击命中,就只能尽量靠前。

  当距离李福生只有三米时,他立刻举起枪对准了他,毫不迟疑的呯的一枪向他射去。

  陈伯康这一枪直接命中李福生的胸口,李福生“啊”的一声,当即向后倒去。陈伯康又对着他的头和胸连开三枪,然后向黄包车边跑过去,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纸条往其身上一扔,转身就走,也没看他是死是活。

  枪声一响,现场立刻大乱,没人注意到陈伯康的行为。周围的人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串,想远离这个地方,害怕被流弹所伤,特别是那些女人更是“啊”“妈呀”的乱喊乱叫,让远处的人也都害怕的躲让起来。

  陈伯康顺着人流向李福生来的方向跑去。这也是他早想好了的,这个地方距离伪警察局有两公里左右,相比到租界那边却要近了许多,而且自己还能很快的进入租界脱离伪警察的追捕。

  陈伯康跑到老西门的一个僻静之处,立刻就把身上的长衫脱掉,又把眼镜和胡子往包裹里一扔,把长衫外随身携带的布袋一放,用手一提,就慢不得朝法租界走去。

  他在路旁叫了一辆黄包车,让车夫把自己拉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并告诉他自己赶时间,让他快点走。车夫答应了一声“好的,你坐稳了—”立刻就奔跑如飞的跑了起来。

  陈伯康在没有任何人滋扰,一路顺利的进了法租界,到了这里,只要再转一圈路,就能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

  陈伯康下了车,给了车夫5块钱,朝车站走去,想着下次要到沪西的越界筑路去看看。这个地方他听朱惺公先生说过,还被其称之为“上海歹土”。

  这个地方是公共租界当局当初越过租界地界越界筑路,又想将其划在租界之内,此举违反了相关的条约,没有得到从北洋政府到民国政府的同意。事后,筑路已成事实,租界当局没有实际管辖权,于是就向此地征收一些捐税,如水捐、巡捕捐等,同时,该区域也被划入会审公廨进行司法管辖的范围。

  民国政府为了阻止租界的扩展和影响,并限制租界的权限,派驻一些人员进行管理向此地征收一些捐税。

  陈伯康心情很好,这是自己第一次单独行动,可以说是很完美的行动。从寻找目标开始,到行动结束,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经过再三的核实,甚至在选择行动的地点上也是考察了三次,为此他还请了假,还找了借口出去采风寻找新闻。

  他乘上电车,看着周围的路径和建筑,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换个住所。现在的住所有些不好,周围居住的人身份太过简单,不利于自己行动,而且人员来往稀少,很容易被人怀疑。

  现在自己到沪西查看越界筑路着一段,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如果租金价格便宜,为了安全需要,自己还是应该尽快地变换住址。

  陈伯康很快的在法华路(今复兴中路)下了电车,因为他发觉有人在注意自己,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立刻觉得这地方真是个有意思的,看来有心人还真是不少。

  他边向南走边向两边看,自己在电车里就引起人注意,看来自己做的不好,至少是自身的行为和装扮有问题。

  时间不长,陈伯康越过法华路,进入了一个很有名的弄堂,叫做万宜坊。这是一个整齐明快的新式弄堂,坐东朝西,步入过街楼就进入到一个宽阔的弄口,弄内的住宅为砖混结构,弄内为假三层,沿街为三层楼,型式为单开间平面布置,它的布局是行列式,房屋坐东朝西,南北毗连。底层设置店铺,楼上为住宅。弄内五纵两横的街坊道路将几十栋四层建筑分割成四行八段,据说有相当多的名人都居住过,或者曾经住过。

  万宜坊的房子修好不到十年,住的都是富商、实业家,当高官的以及成名的学者等,一套房价值250-280两黄金,就是租房子的租金也很贵。他还听说过《良友》前年(1937年)130期的封面美女就住在这里,里面介绍说是姓郑。如果有缘的话,也许还能认识一下也是不错的。

  陈伯康发觉有人跟着自己,就沿着万宜坊的弄堂路朝里走。这一路越是往万宜坊里面走,反倒觉得觉得无法从这里穿到隔壁去。快走到底的时候,发觉右手边的矮房旁边有一个极狭的小径,最多只能侧身进去。进入之后,出来,陈伯康大为一惊,眼前又是一派非常宽敞整洁的万宜坊弄堂了。

  如此三番的在万宜坊内转了几圈后,陈伯康甩掉了尾巴,从巴黎公寓的北门走上法华路(今复兴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