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初超越记

首页

第二百零三章发难之1农业

  “上朝时间到,众大臣进殿!”随着一个太监的声音传入内阁。

  这就宣布,早朝终于开始了。百官也就相应的站好位就要进殿了。“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但更多的国师出自道家,如唐代国师杨筠松,是典型的道教徒,风水学泰斗,元朝国师丘处机等均出道教。一般由汉人统治的朝代国师多出自道教,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有部分时期,国师从佛教中产生。

  田丰即为国师又娶公主可以说是很少见的,但是这事又不是不能发生,谁让田丰来自传说中的上界呢?这都说得过去的。

  众人鱼贯而入。田丰和首辅杨荣走在首位,向着大殿走去。

  田丰好奇的左右看着,对于走位什么的,田丰也没看出什么来。恐怕也只有田丰才会左右看吧!终于还是进入了大殿。

  *

  “皇上驾到!”不一会就传来二狗子的声音。这也宣布了早朝正式开始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行礼喊着。

  “众爱卿平身。”朱棣说倒。

  “皇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二狗子喊到。

  这时了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起奏皇上,臣有本奏。”

  “讲。”朱棣说道。

  那人小心的看了一眼田丰,见田丰没有反应说道:“陛下,如今灾情已经过去,秋收将近,可是京城附近再难找到一个农民,租种土地,明年土地将荒芜,请皇上定夺,希望农民早日回家种地,使土地可以耕种。”田丰一听原来是这事,原来是冲着自己来的,自己找了很多人去发展工业了,农业就少了很多人,这是必然的。不过田丰没有说话。

  “哦,有这事。大家议一议吧!”朱棣说道。

  “皇上,农业仍是国之根本也,没有粮食天下将不安也。”这时又跑出来一个说道。

  “陛下,农业是国之柱石也,断不可少呀!”又一个跑了出来。

  这个时候就连朱棣也这样认为,农业断断不能少呀。人们不弄事,就是有吃的,没有吃得才会出事呀!

  这些大臣们哪个不是人精,当然知道这事是怎么来的,表面上是冲着农业去的,实际上是冲着田丰去的,这个时候就连三杨也看不进去了,杨士奇说道“陛下,现在京城不少粮食的。还够吃的。现在有很多人都在为修建京城而努力,要不然这些钱都浪费了呀!陛下。”

  “哦,这事呀,”朱棣也是知道的现在不只是医院在建设当中,还有电厂也在建设当中,还有工部的炼钢厂也在建设当中,这都是重中这重,不过他们也说在在理呀,朱棣问道:“现在京城粮价如何了?”

  “回皇上,粮价虽然现在很高,而且局高不下,但是不知道怎么加速却很稳定呀!”杨士奇说道。

  “哦,有这事,为什么粮价这么高,却很稳定呀。”朱棣也好奇了。

  “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不少商人看有利可图,纷纷运粮来京城吧!再加上各大臣的几辆车运粮,所以才会如此吧。”杨士奇不确定的说道。众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不少商人看到这里的粮价很高,不少商人正赶往这里。商人对于这些赚钱的机会可是最敏感的。再加上田丰开的几家琉璃厂,还有田府超市里面的东西都是这些商人的目标。

  “杨大人,那明年呢?天下的粮食也就那么多,整个京城不会只靠别的地方运吧,现在运河可是运量已经到及限了呀!”那人说道。

  “这,崔大人,话不能这么说,总有解决的办法的吧!”杨士奇说道。

  “你倒是想一个呀,我的杨大学士。”崔姓官员说道。

  “陛下,要不从别的地方掉些人过来吧!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杨荣说道。

  “陛下呀,这可不是小事,要知道调动如此多的人,光是吃就不少,而容易发生瘟疫什么的。杨大人,我说的可对不对呀!找书苑www.zhaoshuyuan.com”崔姓官员一脸得意的看了一眼杨荣又说道。别看你是首辅,这事我们什么情况都想到了,这都是无解的。不过对于田丰崔姓官员可不敢这么想,谁知道这上界之人有什么手段呀!

  “这,这……崔大人说的在理。”杨荣说道。

  朱棣一看这事,还真不好说。不过一看田丰在那,闭目养神状,一副不关心的样子,就来气。

  “哼,田国师说两句吧。”朱棣点名了。朱棣这一点名,于是就成了百官的焦点。崔姓官员心里也是着急了。

  “陛下,现在的建设万万不能停的。这个是关系到将来的。对于现在的状态,臣有两种解决方案,一,就是调一些人过来,二,臣已经带来了一些农机,这些农机一个人就可以种几百亩还是没有问题的。臣以为两种方案同时进行,方可。同时臣还想到了解决干旱的问题。明天大家去看一看吧!”田丰想了一想说道。对于这个打井取水什么的,田丰说真的还不想现在就拿出来用。时机不对呀,不过到这了,拿出来也没什么。

  “好,好,好,还有这事。”朱棣大笑着说道,谁不知道困恼古代收成的主要原因还是水,古代可没有浇地一说,就算有也是很难的,说白了就是看天吃饭呀。打井,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呀。就算打了井,浇地也是困难重重呀!累不说,还出不活呀。

  “陛下,如果能解决干旱的问题和耕种的问题,陛下,这可是天下之福呀!每年就可以收很多的粮食呀。天下可安也。”杨荣说道。

  “是呀,陛下。真是天佑大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