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鸟人在明末

首页

第一十四章 3请社稷主

  孙一不明白贾道士前两句说什么,但是显然明朝人都明白。

  先是离着孙一近的内侧的明朝人纷纷跪下,挤占了后排的空间,后排的人只好先站起,设法退后几步,腾出位置再跪在地上。于是人群以孙一为中心,激起了一波人浪,不停地向外辐射出去。不多时,地上满是黑压压的跪着的人。

  孙一不明白好好地,怎么突然贾道士就要自己当“社稷之主”,江山社稷,那不就是国家嘛,社稷之主,当然就是皇上了。

  要说一到明朝,就能捞个皇上当,对孙一吸引力还是蛮大的。虽然是土皇上,那也是皇上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作威作福,文武百官,不满意了就打屁股,嘿嘿!不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加起来就是八十一个,这眼前的流民营地,恐怕适龄妇女全加起来也没有八十一个。要是把七老八十的也拉进后宫充数……

  不过,事情太突然,太蹊跷了。

  孙一透过墨镜,仔细观察明朝人的神态,一个个虔诚无比,不象拿自己开玩笑的样子。

  整个“会场”,除了站在桌子上的孙一,就只有端着碗的奶娃没跪下了。

  孙一蹲下,把嘴凑到奶娃耳边,“嗯,奶娃,你知不知道刚才道士前两段说的啥?”

  “是社会时祭社的词。”

  孙一更懵了,“社会”?,“祭社”?,疑惑地望着奶娃。

  奶娃也把嘴凑到孙一耳边,飞快地解释:“黄河两岸的风俗,大年初一到初五祭祖,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祭社,祭社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叫社会。道士说的是祭社的两位爷,后土和后稷,后土能治水,是社神,就是土地爷;后稷教人种地,是稷神,就是庄稼爷。”

  奶娃说话的时候,细碎的气流冲击孙一的耳道,弄的孙一耳朵痒痒的,心里也痒痒的。

  “社稷原来是土地神和庄稼神,我教明朝人治理盐碱地和农业知识,这是把我比喻成后土和后稷两位神仙了。”

  关于远古人的称谓,孙一是知道一点的,要倒着念。比如“伯夷、叔齐”,要念成“夷伯伯”和“齐叔叔”。“帝甲”、“帝乙”要理解成“崇祯帝“、”汉武帝”那样的”“甲帝”、“乙帝”。就仿佛在2016的年代,西方把称谓放在人名的前头,东方把称谓放在名字的后面。比如西方称“doctor-zhang”,东方称“张博士”。

  “后土”和“后稷”,翻译成孙一的理解,就是“土后”、“稷后”了。秦始皇之前,古人以天神为帝,以地坻为后。秦始皇称帝之后,才以帝王为帝,以娘娘为后。“后土”和“后稷”想来是远古很大的神仙了,恐怕也不是女的。

  “可是给他们上堂课,就叫我当皇帝,也太扯了吧!难道说是我想岔了?”

  孙一确实是想岔了。

  古时,秦、晋、陇、豫几省,祭社的风俗很盛。所谓祭社,就是祭拜社神。古人的最高神是天神“上帝”,其次的地神中,社是最重要的,被视作土地的守护神。社和祖先,是古人祭拜的两大焦点。祭社的地方叫社,祭祖(或鬼)的地方叫庙。

  最初,社以土墩、大树、竖石、木柱以至一束茅草为象征。象征社神的土墩、大树或石头,被称为“社主”。由于社被视为一方的保护神,当敌人征服一片土地,就会摧毁当地的社,叫当地的人失去神的保护。

  周朝人以庄稼神“后稷”为始祖,自周代开始,后土和后稷合称“社稷”。社稷在王宫之西,祖庙在王宫之东。周王分封诸侯,会从“大社”取土,让诸侯建立下一级别的社。

  秦汉,各级地方都立有社,分别称为帝社、郡社、国社、县社、乡社、里社。庙、社都是祭祀场所,只不过庙除了祭祀先祖,还可以奉祀各类神祇和先贤人物,而社祭祀的只是土地神。庙较为精致,一般由台基、主体与屋顶三部分组成;而社则较为简陋,大多是树、丛、坛等露天的自然场所。

  晋、唐、宋,祭社之风更甚。每每时局动荡,民众迁徙,移民到了新的地方,必先立社,再有村落。

  到了明代,政府大力推行祭祀礼仪,每乡都有社,社也从没有顶的露天场所变成了有顶的房屋,民间的社也被叫作土地庙、城隍庙。民间所奉祀的土地神,也日渐趋向人格化,在农村,土地爷一般都是一个老翁模样的神,面目慈祥和善,有些还被配上一位同样慈眉善目的老妇作伴。每逢过年过节,或有红白喜事,人们都要到土地庙去“通报”。

  不同于南方土地庙众多,以致村口有土地爷,村尾有土地爷,一口井、一眼泉都有土地爷。秦晋两省的土地爷是自汉晋就固定下来的,土地爷有名有姓,什么朝代的人,有什么事迹,土地奶奶娘家是哪个村,都有详细的说法。基本一乡民众结为一“社”,共祭一个土地爷。土地爷在各村轮流值班,一年一换。小的乡,每村七八年可以轮到一次,大的乡,每村要二三十年才能轮到一次。正月十五,就是土地爷搬家的时候。由于人一生才能轮到几次土地爷到本村,接“爷”的村子天不亮就全体出动,敲锣打鼓,秧歌旱船,到了地方先给土地爷塑像披红带花,再派青壮小伙抬着土地爷回村。回村路上,每每经过村庄街市,会被拦下队伍表演一番,被拦截的次数越多,观看表演的人越多,接爷的队伍就越有面子,就这样早一直庆祝到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集会有别于“庙会”,被称作“社会”。社会期间的庆祝活动,称为社火。

  土地爷不仅守护一方土地,还掌管这方土地的庄稼、雨水、记录百姓红白喜事,俨然就是神界中驻在人间的地方“父母官”。百姓也自觉地归属当地土地爷,死在异乡,也一定要报上自己是哪个“社”的人,以期能叶落归根。千年以来,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行政区域如何更叠,一社之人,始终供奉一个土地爷,延续着自周朝传下来的习俗。

  孙一要在河套地区开疆辟土,建立新的定居点,在明朝人心里,第一要紧的就是结“社”。有社必须有“社主”,就是土地爷。贾道士的提议,就是让孙一来当这个新设立的土地爷。

  在贾道士看来,爷即然是齐天大圣,自然是不屑做一个“贼首领”的,可是当“社主”就不同了。当一方“社稷之主”,自然就可以享用一方人间社火。神仙需要什么,不就是“佛争一柱香”嘛。大圣的身份,做一方地主也不是没有先例。河东晋南地区,社主就是后稷,当地人称稷王,因为传说那是后稷的老家。

  普通百姓虽然不知道孙一是齐天大圣,但是孙一来自异世,自天而降,英武善战,天书在手,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法宝护身,亲自传授治理土地和庄稼耕种之道,做地主爷是远远够格的。不仅够格,比一般的土地公公,孙一明显还要高出几筹,百姓自然格外愿意。

  但是孙一以为流民要推举他当土皇上!心里好矛盾啊,当不当呢?

  看着跪了一地的明朝流民,每人的眼里都流露出来热切的目光,还真不好意思当场拒绝呢。

  “咳,“孙一干咳一声,打算先问清楚再决定,“贾道士,当社稷之主都要干点什么?”

  贾道士跪在孙一脚下,听孙一询问,抬头认真想了想,答道:“什么都不用干。”

  孙一愕然,有这样的好事?再问,“要是我想回去我的世界,能不能随时就走?”

  贾道士答:“爷若有事,自管离去。爷若想来,随时便来。百姓自会逢年节祭拜。”

  孙一有点儿动心了。

  只见奶娃双手捧着孙一的鱼碗,走到孙一面前,款款跪下,开口道:“爷,自从我记事起,我就不记得我吃饱过,奶娃请爷认了这社稷之主,保佑一方百姓。”

  孙一心象是被针刺了一下,一咬牙,说到:“我认了!”

  贾道士立刻扯着嗓子大喊:“爷认下了社稷之主——!”

  流民立刻一阵骚动。

  虽然是个不管事的土皇上,孙一也打算给自己的臣民立点规矩。“你们去通知民众,咱们开个会!”

  “好!”贾道士喜出望外,连忙吩咐,“爷要开社会了,大家快去准备!”

  王二牛闻听,噌地蹦起老高,“准备锣鼓家伙,准备香案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