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战之赵云新传

首页

第24章 谋划山西

    赵云和蒋百里接见了东北军的将领,这些人以王以哲这首。赵云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授权王以哲加入第三战区司令部,官阶为副司令长官,东北军仍以王以哲为首,但必须和第三战区其它部队一样接受整编。

  其实下面的部队也没意见,现在的兵饷比以前高二倍,而且都是实拿到手的。后勤部门发放兵饷都是实发到人的,杜绝了上头长官的苛扣,如果有人吃拿扣要的,马上就有宪兵带走了。每个连队都有政治委员监督,这些人不负责指挥作战,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懂得作战指挥,他们只是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了解基层士兵的苦乐,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了解整个部队的状态,以后往山东部队的体制方面转换。也防治的特务部门在部队里面的渗透,以防他们掌握部队的指挥权。

  东北军的军官已经开始换血了,大部分到军校里面学习去了,学习山东军的指挥模式,代替过去旧的指挥模式。要习惯火力优先的原则,空军、坦克、火炮配合的立体做战的模式。

  在做战之初,要对敌分化瓦解,做好自已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要对敌人做思想工作,国内这些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部队都是可以转化我们的部队的。这点可以得用飞机洒传单、派人进行接洽、利用投降部队进行劝降等等。

  赵云对这些军官进行了谈话,山西是东北军练兵的场所,打下山西以后,东北军以山西以基地,做好进军东北的准备,第三战区不会抽调东北军在关内做战,主要是收回东北。东北军要洗刷掉在身上不战自退的耻辱,打败日本人,那就要团结起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使自身的能力强大起来。

  王以哲马上站着来带上东北军军官向赵云敬礼,感谢长官对东北军的信任,东北军要打回东北,挽救东北的父老乡亲,不成功,便成仁,不打回家乡就不是东北人。后来这支队伍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赫赫有名的铁军,是赵云手里的一只王牌部队,征战世界各地,立下了无数的战功。

  赵云说:“东北军不仅要进军山西,而且要占领内蒙靠近东北的那一块地方,现在外蒙还没有脱离出云去,但是以后不排除这种风险。所以东北军要占领蒙古,还要派送小部队进入东北进行游击战,一是锻炼队伍,二是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作战获得情报,了解日军在当地的部暑情况,为以后作战打下基础。后勤补充不用担心,山东政府全力支持东北军北进,所有的物资都是准备到位。但是要遵守军队纪律,不得欺负当地百姓,不得抢掠大户,打下以后由

  警察部队处理这些事情。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爱护人民,军队有自己的后勤,不靠抢掠来维持开支。

  山西、太原晋绥军总部

  锡山老头是转来转去的,身穿一身长袍马掛,像一位街上的老大爷,一点也不像掌握山西的太上皇。他已经听到了风声,东北军要进入山西了,要把山西做为根据地,然后再打回东北去。这可怎么办,山西可是自已的老家,向政府求援,还不是扔肉给狗,中央军来了估计也不会走了,那和东北军也差不多了。现在河北在山东军手中,正好挡住了中央军救援山西的路线,就算中央军能救,要也要打下河北才行,那还不知是什么时候了。郑州、石家庄、西安都在对方的手中,三路进攻,再加上飞机、坦克、大炮,晋绥军也不知道能不能抵抗得了。

  蒋百里也发电报来,请锡山加入第三战区司令部,叫山西易帜。但是我心里不甘心啊,这里苦心经营这么多年,一枪不发便投降了,那是不可能的,怎么也要打一打,张学良那些子弟兵,日本人一枪不打便跑了,还想要我的山西,也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锡山此人,在历史上还是有些赞誉的。现代史,由于受三百多年的晋商遗风的浸润,三晋民风变的些许的柔弱,但五千多年积淀下的厚重的军事文化,所形成的雄健的强悍的三晋民风,依然在三晋子弟的血液里一代又一代的奔流不息。南有傅作义,北有徐向前,这对军事强人,代表了三晋的一个时代,是三晋军事文化在那个时代的代言人。然而,哪个时代,这对军事强人的老师阎锡山,则更是三晋政治和军事强人的总代言人。只是由于的原因,阎锡山本人及其领导下的晋绥军,这本该值得历史大书一笔的超重量级的人物和强大的军事集团,则被限制、萎缩、淡化、丑化。那么,究竟阎锡山此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有人说他是军阀,也有人说他是封建的土皇帝,本人给他定义,归根到底,阎锡山是军阀的封建的忠实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信徒。我的这个解释是没有贬义的,因阎锡山是一方诸侯,说他是军阀也没有不妥,说他是封建的,原因更简单,他是历史中人从历史中走来,没有错。作为留学日本五年的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的“铁血丈夫团”成员之一的国民党元老,他是近现代史上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所领导的晋绥军为推翻清政府,为抗击外蒙独立,为民族的抗战,为民族的独立、自由曾作出过重大贡献。1911年11月5日下午,阎锡山与吴禄贞在娘子关会晤,决策推翻清廷大计,决定组成燕晋联军,其时,他们就已有共识:“山西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堡垒,将来中国万一对外有事的话,海疆是靠不住的,山西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山西这个堡垒,要好好布置”1911年11月15日,袁世凯派曹锟和吴佩孚等率军攻打山西,阎锡山率领军队虽做了坚强抵抗,但还是被袁军打的大败。阎

  锡山只率领1000多人逃离山西,取道保德,率部攻入绥远,占领包头,才得以生存下来。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访问山西,在太原逗留两天三夜。孙中山这次访问山西,是民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大的内容和影响不讲,阎锡山与孙中山之间的三件“小事”要说。一、孙中山与阎锡山单独合影留念;二、孙中山手书“博爱”赠与阎锡山;三、孙中山私下里特别嘱咐阎锡山:“北方环境与南方不同,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保留山西这一块根据地”。之后,阎锡山在山西无不受北洋军阀强大的势力胁迫,并欲图夺取之。此时,阎锡山采取了“保境安民,惟力是视”方策。民国时期,对山西的国民教育,基层的政权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计划,这些都是在孙中山访问山西的指导方针的落实。与此同时,阎锡山提出了“民德、民智、民财”的三大施政纲领。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阎锡山大抓了山西的各项建设,工业、农业、农田水利建设都有长足发展,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兵工生产,成绩更为突出。有了这些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有了抵挡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武装进攻和北伐的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派20万大军攻打山西,费时8个月,山西依然固若金汤,张大帅只能撤兵而回;北伐时期,阎锡山及其领导下的晋绥军,虽不是主战场,情况却十分耐人寻味,这是因为晋绥军集团,牵制了对方太多的兵力和精锐;抗战时期,山西造的枪跑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抗敌的国共两军,有力地抵抗了日本鬼子的进攻。

  “太原会战”后,阎锡山驻于临汾。1938年12月13日,阎锡山曾说:“我们今天军事上的失败,是过去数十年政治腐败的结果。故,意中事。不必悲观,不必失望。只要我们从今天起,立定革命的意志,认清革命的途径,拿上革命的方法努力去干,前途胜利是我们的。同时,我国多年的腐化恶习,没有今天日本的大力扫除,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新的革命力量怎能顺利成长?------我以为我们今后的军事,应当采取运动战、游击战。今天此处失败,明天彼方进攻。不屈不挠,在山西境内与敌人周旋——我愿与全体同志在山西做牺牲者,不愿在豫、陕做个流亡者。奋斗到底!”当日,南京失陷,阎锡山坚定地提出了“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的口号。

  在山西,他领导晋绥军,进行了持久的抗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此赢得了“模范战区”的称号。这么一个民国时期的“模范省”当家人;这么一个抗战时期的“模范战区”的最高代表;这么一个曾经和泰戈尔一起探讨哲学、诗词的大师级人物;这么一个为中华民族解放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至今还得不到国人的了解、理解和尊敬,更谈不上什么怀念。改革开放快要奔向三十年了,很多的媒体、网站对阎锡山有的

  只是挖苦和讽刺。一条窄轨铁路——同蒲铁路线的建设,还有人说三道是。阎锡山在建设同蒲铁路线的时候,当时全国有几根铁路?!南京中央政府口头说要给一些钱。画饼充饥的事情没猜错,铁路建设中建成后,都没见到中央的一分钱。阎锡山为建设这条窄轨铁路,费了吃奶的力气。钢轨购买,基本用的是废旧品,还是建了一段,不得不停下来。没钱啊!最后只能用军队轮流当建设工人,建成一段马上运营一段。算盘底下成长起来的阎锡山,建设同蒲线窄轨铁路,肯定自有他的想法,但聪明绝顶的阎锡山,难道不知道一条窄轨铁路,如何能挡住外来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