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日名将李承中

首页

第6章 东征北伐

  话说李承中接受了父亲为自己定下的婚事,十几天里,每日皆与方玲小姐相会。然而却因为陈炯明的突然叛乱,李承中不辞而别,引起方玲和父亲的误会,险些退亲。所幸,叛军很快被打退,李承中也再次向学校请假,赶回家中,向方玲道歉,并说明了不辞而别的缘由,误会得以解除,二人和好如初。

  1924年11月30日,军校组织学员结业考试。12月7日,放榜公布考试成绩,原招录的500名学员及开学后新增两批学员150名中,仅有3人结业考试不合格,2人军事科目评审不达标,其余645名学员均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及军事科目评审。一期学员中,结业考试前五名的是:左权、胡宗南、陈赓、刘军锋、李承中;军事科目评审前五名的是:左权、李承中、胡宗南、杜聿明、刘军锋。

  12月31日,黄埔一期毕业典礼举行。因军校总理孙文先生北上,由校长蒋中正主持典礼。在毕业典礼上,蒋中正校长亲自为645名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在毕业典礼上,蒋中正还宣布了广州国民政府命令: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学员组成黄埔学生军,设四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三个排。蒋中正为各大队长、排长、班长颁发任命书及肩章。毕业考试前五名的学院分别被授予职务:胡宗南任第二大队大队长,左权任第二大队副大队长,陈赓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李承中任第二大队一排排长,刘军锋任第四大队三排排长。

  1925年1月18,刚满20岁的李承中,和18岁方玲正式成婚。

  就在孙文在南方办军校,为革命培养人才的时候,北方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出五路大军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北洋政府总统曹锟准备任命冯玉祥为“讨逆军”总司令,出兵迎战奉军。一向与冯玉祥不和的吴佩孚得知这个消息,担心冯玉祥执掌兵权后威胁自己的地位,急匆匆地赶往总统府。

  “老曹啊,冯玉祥这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他背地里和南边的孙文勾勾搭搭,让他掌了兵权,恐生祸端啊!”吴佩孚赶到总统府后,对曹锟说。

  “吴老弟啊,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现在奉军攻势正猛,无可奈何啊!一军的冯玉荣临阵脱逃,二军的王怀庆腐朽懦弱,奉军已经占了九门口、石门寨,形势危急啊,不得不为!”曹锟最终未听吴佩孚的话,任命冯玉祥为讨逆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

  10月23日,冯玉祥趁吴佩孚兵败,率部返回北平,包围总统府,迫使曹锟下令解除了吴佩孚的职务,并监禁了曹锟。曹锟签发免职令的时候,叹气道:“玉帅(吴佩孚字子玉,人称玉帅)啊,悔不该当初没听你的啊!”此事被外界称之为“北平事变”。

  北平事变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冯玉祥倍感压力颇大,一面请皖系领袖段祺瑞出山,一面电告孙文请他北上共商大计。

  这日,愁闷的冯玉祥正在颐和园中闲走,突然一人慌慌张张跑过来,撞到自己,那人连道歉都没说,一面往前跑,一面喊道:“主子,您慢些!”

  一贯痛恨封建专制的冯玉祥,见到此状,非常生气,叫来侍卫,指着前面问道:“那两个人是谁?”

  侍卫答道:“冯将军,前面那个年青人是前清皇上溥仪,旁边是侍候的小太监。”

  冯玉祥听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骂道:“现在都民国十三年了,他溥仪为什么还在这里养尊处优!怪不得革命几十年了,封建余毒始终不散,这个皇上都还没打倒,还在这里颐指气使的奴役人!”说完,冯玉祥立即回去,召开内阁会议,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并要求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故宫。同时,将故宫中的文物保护起来,故宫改作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之用,并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标志着,紫禁城自名永乐十九(1421年)作为全国政治核心203年以来,首次被揭开神圣、神秘的面纱,进入公众的视野。

  1924年11月10日,接到冯玉祥邀请的孙文,发表《时局宣言》:

  “本年九月十八日,本党对于出师北伐之目的,曾有宣言。其主要之意义,以为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此种目的,与帝国主义欲使中国永为其殖民地者,绝对不能相容。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换言之,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盖必如是,然后国民革命之目的,乃得以扫除阻碍之故而活泼进行也。

  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其内容为何,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已详述之。盖以民族、民权、民生三主义为基本,而因应时势,列举救济方法,以为最少限度之政纲。语其大要,对外政策:一方在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一方在变更外债之性质,使列强不能利用此种外债,以致中国坐困于次殖民地之地位。对内政策:在划定中央与省之权限,使国家统一与省自治,各遂其发达而不相妨碍;同时确定县为自治单位,以深植民权之基础;且当以全力保障人民之自由,辅助农工商实业团体之发达,谋经济、教育状况之改善。盖对外之政策果得实现,则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归于消灭,国家之独立自由可保;对内政策果得实现,则军阀不致死灰复燃,民治之基础莫能摇动。此敢信于中国之现状,实为对症之良药也。

  北伐目的宣言,根据此旨,且为之说明其顺序:“(一)中国跻于国际平等地位以后,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方得充分发展。(二)实业之发展,使农村经济得以改良,而劳动农民之生计有改善之可能。(三)生产力之充分发展,使工人阶级之生活之生活状况,得因其团结力之增长,而有改善之机会。(四)农工业之发达,使人民之购买力增加,商业始有繁盛之动机。(五)文化及教育等问题,到此方不落于空谈。以经济之发展,使智识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国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化事业及教育之经费易于筹措;一切智识阶级之失业问题、失学问题,方有解决之端绪。(六)中国之法律,更因不平等条约之废除,而能普及于全国领土;一切租界皆已废除,然后阴谋破坏之*势力无所凭借。”以上诸端,凡属国民,不别其为实业家、为农民、为工人、为学界,皆无不感其切要,而共同奋斗,以蕲其实现者也。

  国民革命之目的,其内容具如此。十三年来,帝国主义与军阀互相勾结,以为其进行之障碍,遂使此等关系民国存亡、国民生死之荦荦诸端,无由实现。为谋目的之到达,不得不从事于障碍之扫除,此北伐之举所以不容已也。

  自北伐目的宣布以后,本党旗帜下之军队在广东者,次第集中北江,以入江西。而本党复从种种方面指示国民,以帝国主义所援助之军阀虽怀挟其武力统一之梦想,而其失败终为不能免之事实。今者吴佩孚之失败,足以证明本党判断之不谬矣。

  军阀所挟持之武力,得帝国主义之援助而增其数量。此自袁世凯以来已然。然当其盛时,虽有帝国主义为之羽翼,及其败也,帝国主义亦无以救之。此其故安在?二年东南之役,袁世凯用兵无往不利,三四年间叛迹渐著,人心渐去,及反对帝制之兵起,终至于众叛亲离,一蹶不振。七年以来,吴佩孚用兵亦无往不利,骄气所中,以为可以力征经营天下,至不恤与民众为敌,屠杀工人、学生,以摧残革命之进行,及人心已去,终至于一败涂地而后已。犹于败亡之余,致电北京公使团,请求加以援助。其始终甘为帝国主义之傀儡,而不能了解历史的教训如此。由斯以言,帝国主义之援助,终不敌国民之觉悟。帝国主义惟能乘吾国民之未觉悟以得志于一时,卒之未有不为国民觉悟所屈伏者。愿我友军将士暨吾同志,于劳苦功高之余,一念及之也!

  吾人于此,更可以得一证明: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今日以后,当划一国民革命之新时代,使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之现像,永绝迹于国内。其代之而兴之现像,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对乃能告厥成功。今日者,国民之武力固尚无可言,而武力与国民结合则端倪已见。吾人于此,不得不努力以期此结合之确实而有进步。

  欲使武力与国民深相结合,其所由之途径有二:

  其一,使时局之发展能适应于国民之需要。盖必如是,然后时局发展之利益归于国民,一扫从前各派势力瓜分利益及垄断权利之罪恶。

  其二,使国民能自选择其需要。盖必如是,然后国民之需要乃得充分表现,一扫从前各派包揽、把持、隔绝群众之罪恶。

  以上二者,为国民革命之新时代与旧时代鸿沟划然。盖旧时代之武力为帝国主义所利用;新时代之武力,则用以拥护国民利益,而扫除其障碍者也。

  本党根据以上理论,对于时局,主张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而在国民会议召集以前,主张先召集一预备会议,决定国民会议之基础条件及召集日期、选举方法等事。

  预备会议以左列团体之代表组织之:

  一、现代实业团体;二、商会;三、教育会;四、大学;五、各省学生联合会;六、工会;七、农会;八、共同反对曹吴各军;九、政党。

  以上各团体之代表,由各团体之机关派出之,人数宜少,以期得迅速召集。

  国民会议之组织,其团体代表与预备会议同,惟其代表须由各团体之团员直接选举,人数当较预备会议为多。全国各军,皆得以同一方法选举代表,以列席于国民会议。于会议以前,所有各省的政治犯完全赦免,并保障各地方之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

  党致力国民革命,于今三十余年。以今日国内之环境而论,本党之主张,虽自信为救济中国之良药,然欲得国民之了解,亦大非易事。惟本党深信国民自决,为国民革命之要道。本党所主张之国民会议实现之后,本党将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所列举之政纲,提出国民会议,期得国民彻底的明了与赞助。

  本党于此,敢以热诚告于国民曰:国民之命运,在于国民之自决。本党若能得国民之援助,则中国之独立、自由、统一诸目的,必能依于奋斗而完全达到。凡我国民,盍兴乎来!”

  孙文的时局宣言和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全国民众的拥护。

  11月13日,孙文携夫人宋庆龄戴炳北上。不久,占据惠州一带的陈炯明,臣孙文离开广州北上的机会,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自称“救粤军总司令”,向广州进攻。

  为统一粤省,顺利北伐,1925年1月25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布《东征宣言》,组成以杨希闵为总司令的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东征联军以黄埔学生军、粤军、滇军为主题,分左、中、右三路。黄埔学生军共三个团,编入右路军。刚刚举行婚礼的李承中也参加了黄埔学生军,任第二团第一营二连一排排长,刘军锋任第二团第一营三连二排排长。

  2月11日,为配合粤军攻打海陆丰和潮汕,蒋中正决定令黄埔学生军打下淡水,防止西线陈军救援潮汕。第二团第一营二连奉命组成“奋勇队”,15日拂晓发起攻击,战斗不到半小时,李承中的一排率先攻入城内,与后续部队一举拿下淡水城。

  学生军攻克淡水后,配合粤军第二师,击溃前来增援的洪兆麟部陈军2万余人,并乘胜追击,相继攻占平山、海丰、陆丰、梅州等地。陈军将领洪兆麟、叶举见大势已去,脱离部队,从海路逃走。

  右路军连战连捷的同时,左路滇军也斩获颇丰,先后攻克兴宁、五华、潮州、汕头,围困惠州,孤守惠州的陈军将领杨坤斗志全失,出城投降。至此,持续一个多月的东征,以广州国民政府的全胜结束。

  东征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周主任对蒋中正说:“东征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建新军队的胜利,有着很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粤省全部统一于国民政府管辖之下。这不仅使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也为下一步的北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啊!”

  就在广州全城欢庆东征大捷的时候,1925年3月12日,孙文在北京因病逝世。5月,原东征联军总司令杨希闵叛乱,国民政府调驻守粤东的原东征联军主力会师广州平叛。然而,就在这时,原已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乘机再次叛乱,重占潮汕、惠州等地。盘踞粤东南的邓本殷也乘机向广州进攻。

  为彻底消灭粤省军阀势力,国民政府决定再次东征,任蒋中正为东征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东征军政治部主任,汪精卫为东征军党代表。东征军分三个纵队,何应钦任第一纵队司令,李济深任第二纵队司令,程潜任第三纵队司令。原黄埔学生军改编为*军,辖三个师。胡宗南任第一师二团一营营长,李承中任第一师二团一营一连连长,刘军锋任第一师三团二营二连连长。

  东征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终于歼灭陈军主力,陈炯明逃亡香港,陈军残部退至闽赣边一带,再也无力袭扰粤东。同时,东征军也消灭了粤南军阀邓本殷在高州、雷州、琼崖岛(不久国民政府改称海南岛)的势力,完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经过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粤省的军阀势力,革命军势力不断壮大。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对所辖军队进行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共8个军,10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军至第8军军长;缪斌、李富春(共产党员)、朱克靖(共产党员)、廖乾吾(共产党员)、李朗如、林伯渠(共产党员)、黄绍竑、刘文岛分任第1军至第8军党代表或副党代表。[9]??除第8军驻湖南衡山、安仁地区,第7军驻广西外,其余6个军均驻广东。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建制如下:

  第一军由黄埔学生军收编粤军一部发展编成,下辖五个师:第1师师长王柏龄,副师长王俊,参谋长郭俊,辖1团孙元良、2团倪弼、3团薛岳;第2师师长刘峙,参谋长胡树森,辖4团陈继承、5团蒋鼎文、6团惠东升;第3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录,辖7团涂思宗、8团徐庭瑶、9团卫立煌;第14师师长冯轶裴,参谋长吴文献,辖40团郑振铨、41团蔡熙盛、42团周址;第20师师长钱大钧,参谋长韩德勤,辖58团王文翰、59团赵锦雯、60团李杲及刘秉粹补充团。补充团长张贞,炮兵团长蔡忠笏,警卫团长朱毅之。

  第二军由湘军第三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发展编成,下辖四个师:第4师师长张辉瓒,副师长王捷俊,参谋长粟晃扬,辖10团谢毅伯、11团周卫黄、12团邓赫绩;第5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成光耀,参谋长李家白,辖13团罗寿颐、14团彭璋、15团朱刚伟;第6师师长戴岳,副师长朱耀华,参谋长萧文铎,辖16团黄友鹄、17团廖新甲、18团刘风;教导师师长陈嘉祐,参谋长梁广谦,辖余泽篯、李蕴珩两个团;炮兵团长谢慕韩。

  第三军由滇军一部发展而成,下辖三个师:第7师师长王均,副师长张近德,参谋长历式鼎,辖19团曾万钟、20团万人敌、21团彭武扬;第8师师长朱世贵,副师长杨育涵,参谋长刘发良,辖22团韦杵、23团祝膏如、24团李思愬;第9师师长朱培德兼,副师长顾德恒,参谋长李明扬,辖25团顾德恒、26团李明扬两个团;宪兵营长武宣国。炮兵营长张言传。

  第四军由粤军第一师发展而成,下辖四个师:第10师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交鼐,参谋长朱绍良,辖28团蔡廷楷、29团范汉杰、30团戴戟;第11师师长陈济棠,副师长邓世增,参谋长李扬敬,辖31团香翰屏、32团余汉谋、33团黄震球;第12师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朱晖日,参谋长吴奇伟,辖36团缪培南、35团黄琪翔、34团许志锐;第13师师长徐景唐,副师长陈章甫,参谋长李务滋,辖37团云瀛桥、38团陆兰培、39团陈章甫;独立团团长叶挺。炮兵营长郭思演、薛仰忠。

  第五军由粤军序列的福军发展而成,下辖两个师:第15师师长李群,副师长林驹,参谋长何家瑞,辖第43团黄相、第44团周定宽、第45团黄炳琨;第16师师长陈炳章,副师长王若周,辖第46团陆满、第47团李林、第48团陈伟图;独立第1团长梁林,第2团团长林驹。

  第六军由广州国民政府警卫军为基础,下辖三个师:第17师师长邓彦华,参谋长曾则生,辖第49团傅良弼、第50团文鸿恩、第51团钟韶;第18师师长胡谦,副师长苏世安,辖第52团苏世安、第53团宋世科、第54团李明灏;第19师师长杨源浚,副师长王邦若,辖第55团王尹西、第56团张轸、第57团王茂泉;炮兵营营长莫希德、罗心源。

  第七军由两广统一后的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竑所部改编而成,下辖九个旅:第1旅旅长夏威,参谋长毛炳文,辖第1团陶钧、第2团吕演新;第2旅旅长李明瑞,参谋长吕其彬,辖第3团李明瑞、第4团李朝芳;第3旅旅长伍廷扬,参谋长林世嘉,辖第5团张国柱、第6团龚寿仪;第4旅旅长黄旭初,参谋长黄莘,辖第7团许崇武、第8团林畅茂;第5旅旅长刘日福,参谋长刘克初,辖第9团陆受祺、第10团梁朝玑;第6旅旅长韦云淞,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参谋长徐启明,辖第11团韦云淞、第12团叶丛华;第7旅旅长胡宗铎,参谋长李石樵,辖第13团李孟庸、第14四团杨腾辉;第8旅旅长钟祖培,参谋长以定邦,辖第15团尹承纲、第16团周祖晃;第9旅旅长吕焕炎,参谋长董南,辖第17团杨义、第18团蒙志;独立第1团陈济桓独立第2团罗浩忠入伍生团吕竞存。

  第八军由湖南陆军第四师发展而成,下辖六个师:教导师师长周斓。辖3个团,团长分别为罗霖、鲁扬开、刘克豪;第2师师长何键,参谋长胡达。辖4个团,团长分别为陶广、刘建绪、危宿钟、张辅;第3师师长李品仙。辖4个团,团长分别为张国威、熊震、李云杰、吴尚;第4师师长刘兴,参谋长王德光。辖4个团,团长分别为廖磊、唐哲明、周维寅、颜仁毅;第5师师长叶琪。辖3个团,团长分别为何宣、周磐、刘运乾;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副师长周斓,参谋长廖汝钧/万耀煌。辖3个团,团长分别是万耀煌、卢本棠、张森;教导团团长周荣光。炮兵团团长王锡焘。

  李承中任第一军第一师三团二营副营长,刘军锋任第一军第一师三团二营二连连长。

  1926年1月,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