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族败类

首页

第198章 太无耻了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内战最终酿成了局部地区的国际战争,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的。这当中,美国悍然出兵干涉固然起了火上浇油,使战争升级的作用,但斯大林在朝鲜问题上的妥协退让,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本文试根据有关史料,对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关系略加评说,不当之处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一、朝鲜南北分裂是苏、美埋下的战争祸根日俄战争结束后,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朝鲜才从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在朝鲜问题上的妥协和对立,朝鲜人民虽然挣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却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解放,反而形成了以北纬38度线为界的南北分裂对立的状态。朝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帝国主义入侵亚洲大陆的跳板,也是亚洲大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屏障。因此,朝鲜问题一直为世界各大国家所关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就把战后朝鲜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943年,中、英、美三国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苏、美、英三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许多国际问题的出现,都与这次会议有着直接的关系。朝鲜问题也不例外。会议期间,罗斯福同斯大林私下谈及朝鲜问题,罗斯福认为,朝鲜不具备自治能力,在日本战败后,需由苏、中、美三国共同托管,托管期也许要20到30年,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斯大林则表示托管期愈短愈好,应该邀请英国参加。两人就此私下达成谅解。不久,罗斯福逝世,新任总统杜鲁门派特使到莫斯科商谈有关问题。在谈到朝鲜问题时,斯大林允诺执行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协定和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这次会议虽然没有专门讨论朝鲜问题,但在公告中重申了“开罗宣言”中关于朝鲜问题的规定。会间,苏联通报了准备对日宣战的时间,并探询美国是否有同苏联在朝鲜联合登陆的意向。而美国的愿望,最好是独占朝鲜,但又怕在朝鲜登陆会遭受重大伤亡,与其如此,莫如将这个重大伤亡送给苏联去承受,而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此外,美国认为,如果把必要的美军运到朝鲜,则无法保证抢先在日本登陆。因此,美、苏只划定了空中和海上对日作战的分界线,而没有划定地面部队作战的分界线。但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美国万万没有想到,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就发起猛攻,并且进展很快。10日,日本内阁决定投降,并通知了美国等有关国家。这时美国才慌了手脚。此时,美国距离朝鲜最近的地面部队尚在600公里以外的冲绳岛,无论如何不会很快赶到朝鲜,倘若日本宣布投降,整个朝鲜岂不都被苏军占领?美国决不甘心这样的结果。于是,迫不及待地要同苏联在朝鲜划出一条接受日本投降的分界线。美国陆军部建议,以位于朝鲜半岛中央的北纬38度线为界(以下简称三八线),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美国总统批准了这个建议。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6日,莫斯科才得到这个建议。由于斯大林想让美国在日本投降后,把??日本武装力量移交的地区,包括北海道岛的北半部交给苏联军队管制,因此,作为政治交换条件,斯大林对美国的建议未表示任何反对意见。于是,三八线的问题就这样定下来了。结果,美国未出一兵一卒,没费一枪一弹,却白白捡了朝鲜半壁江山。三八线的确定,使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割为两块。为日后的朝鲜战争埋下了祸根。这一点就连美国扶持的南朝鲜傀儡头目李承晚都看得很清楚。他在给美军司令李奇微将军的信中说:??我们不能在我们的半壁江山上维护我们的民族,一个分裂的朝鲜就是一个被损毁的朝鲜,她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不稳定的。在每一个朝鲜人的心里,在每一个朝鲜人的头脑里,这个事实很清楚的,那就是,我们的民族将由于对分界线的任何一种认可而不可挽回的被抛入灾难之中。)美国作家约翰.托兰说:这个貌似无害的协议不仅使朝鲜盼望已久的独立梦想归于破灭,也使一个同宗同族的人民分裂成不共戴天的仇敌。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评论说:要是苏、美两国都愿意利用机会实现所有党派参加的、真正民主的全朝鲜选举,那么就不会出现一个右翼的南朝鲜,也不会出现一个共产主义的北朝鲜了。当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朝鲜战争了。

二、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从目前已公开的资料看,早在1950年之前,金日成就曾多次请求斯大林帮助他统一朝鲜半岛,当时斯大林害怕美国从中作梗,因而未置可否。但后来,斯大林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美国还是缩了头,于是斯大林对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提议又有了新的看法。因此,当朝鲜战争爆发时,斯大林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有资料表明,1948年底,苏联宣布其全部武装力量已撤离朝鲜,但是,金日成却拒不允许一个联合国委员会进入北朝鲜查证。根据美国陆军情报报告,约有3000多名俄国人仍在朝鲜人民军中指导和督察,每个步兵师中有15名之多的苏联军官作顾问。金日成首相每周都从俄国大使特伦蒂.史蒂可夫那里接受指示,他原是全部苏联占领军的指挥官。沈志华根据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解密的有关档案和原始材料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差不多每45个朝鲜官兵就有一名苏联顾问。这些军事顾问负责训练军队并协同指挥作战,就连朝鲜人民军作战的计划也是在苏联顾问的参与和决定下制定的。苏联政府还在战争初期就为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苏联档案透露,1950年7月1日和6日,斯大林两次要史蒂可夫转告金日成,苏联将完全满足朝鲜关于运送弹药和其他军事装备的要求,并将全面提供武器、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据统计,1950年苏联援助朝鲜的军事物资达8??7亿卢布。斯大林本人对朝鲜战局的进展也十分关心,经常不失时机地给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以适当的指示,他希望苏联支持的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事实上,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也的确是速战速决的。到8月中旬,即解放了南朝鲜90%的地区,将美伪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1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眼看已经胜利在望了,只是由于美国侵略者的负隅顽抗和利用釜山港继续派兵增援,才使战争形成胶着状态。斯大林对朝鲜的支持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莫斯科不能公开和直接卷入朝鲜战争;二是苏方人员不能越过三八线。所以,当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以南胜利进军时,斯大林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中的苏联顾问。赫鲁晓夫询问其故,斯大林回答得很干脆: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加了这一事件。这是金日成的事。后来,由于形势紧迫,在金日成的直接请求下,斯大林虽然允许将2535名苏联军事顾问派往人民军前线参谋部和第二军团参谋部,但他再三强调,这些顾问只是作为真理报??记者而不是军人派去的,并且只派到前线司令部,而不是战斗部队。9月15日,美军在仁川冒险登陆成功,使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斯大林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9月18日,斯大林向平壤发出密电,指示瓦西里耶夫和史蒂可夫,要金日成从洛东江前线调回朝鲜人民军的4个师到汉城郊区。同一天,斯大林还命令苏联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紧急制定一项苏联空军为平壤提供的防空计划,包括从他们在苏联远东的滨海边疆区及港口城市海参威派遣几个苏联空军的战斗机中队及雷达和防空部队到平壤周围的机场。随后,斯大林紧急向朝鲜派遣了以苏联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马特维??扎哈罗夫为首的特别代表团,并携带斯大林的命令:停止对釜山防御圈的进攻,从洛东江前线撤除所有部队,把他们调回来守卫汉城的东面和东北面。斯大林还再次敦促华西列夫斯基尽最大努力向朝鲜人民军提供空中掩护及在平壤周围地区建立防空系统。[4]斯大林采取的紧急措施,看起来是要把苏联空军投入战斗,这似乎背离了他避免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则,其实不然,他的这一举动不过是要作出一种姿态,借以遏止美国进一步向北朝鲜的进攻而已。因为事实上当战局进一步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真的越过三八线,朝鲜急需莫斯科给以直接的军事援助时,斯大林既没有派出地面部队,也没有派空军保护平壤。当然,这也与华西列夫斯基对斯大林的提醒有关:因空战指挥时使用俄语进行无线通话,在第一次空战后美国就会知道苏联飞行员在平壤上空活动。华西列夫斯基的提醒也起了作用。形势的危急还使得斯大林对朝鲜领导人以及苏联在朝鲜的代表和军事顾问的不满和埋怨情绪溢于言表。斯大林指责朝鲜军队的??前线司令部、军团司令部和各部队在军事指挥方面,特别是在战术方面犯有严重错误,接着又严厉批评苏联军事顾问对这些错误负有更大的责任,说他们在坦克战术运用上“愚蠢”,在情报工作方面“无知”。斯大林特别强调造成局势恶化的原因是史蒂可夫和苏联军事顾问忽视了敌人在仁川登陆的战略意义,这种忽视和缺乏战略眼光的状况致使他们怀疑从南方向汉城地区抽调部队的必要性,调动部队本身被拖延和耽搁了。斯大林认为如果能够??保证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从主要战线撤回4个师到汉城地区的命令得到准确和及时的执行??,本来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汉城附近的局势的。实际情况是,中国领导人早在7月初就要苏联领导人提醒朝鲜同志注意美军在仁川或朝鲜人民军后方实行登陆的危险性,当时金日成因求胜心切而无视中国的警告,而斯大林本人也没有在事前从战略上重视这个问题。在10月1日的电报中,斯大林又埋怨史蒂可夫没有积极向朝鲜领导人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助长了朝鲜领导人摇摆不定的情绪;埋怨马特维.扎哈罗夫一直未曾将他对朝鲜战局的评估送到莫斯科,更不用说也未曾提出目前这种形势所需要的任何设想和建议,从而妨碍了莫斯科的决策,也导致朝鲜领导人没有在三八线及其以北保卫共和国的任何计划,也没有从南朝鲜撤出部队的计划。不过斯大林应该明白,正是由于他本人的命令,苏联军事顾问受到不得越过三八线的严格限制,才使他们自己对战局的了解及施加影响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美军仁川登陆后,很快重新占领了汉城并继续向北推进。此时的斯大林对朝鲜人民军已完全丧失了信心,他沮丧地通知北京,让金日成到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而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金日成最早是向斯大林提出请求给予“特别援助”,即当敌军跨过三八线以北的时刻,我们非常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直接军事援助。因为在金日成的头脑中,苏联是唯一有能力帮助他实现重新统一计划的资助人。但遗憾的是,斯大林除对北朝鲜加强精神鼓励外,并没有给予多少实质性的援助,却转而向北京施压,促使中国出兵。考虑到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毛泽东果断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据说当斯大林得知中国已决定出兵后,他感动得潸然泪下,夸中国人好。对此,外电认为??这乃是鳄鱼的眼泪??,是??斯大林用一把钢钳把毛(泽东)给死死地夹住了。这种评论,一方面揭示了斯大林的真实目的;另一方面也有暗示中国人上当的意味,不过就中国的本意而言,乃是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帜,做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你不支援,我照样出兵。三、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外交斗争外交斗争是抑制战争进程的重要方面,是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苏联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外交斗争,但总的说来不够强硬有力。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际事务中,苏联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成为美国争霸全球的主要对手。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10](P544)所以,美国出兵朝鲜后,杜鲁门一直十分注意苏联的反应。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试探苏联的动静,得到的印象是:苏联非常克制。从苏联报纸和官方申明中看不到苏联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会作出反应,苏联小心地不把自己的威信押在朝鲜战争中。英国驻苏大使向杜鲁门报告,苏联只想在宣传上下工夫,也可能在别的地方寻衅以分散西方注意力,但不会为找回面子和消除威胁而打一场总体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多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制定非法决议,为其侵朝战争制造舆论,苏联尽管对此进行了谴责,但措辞并不强硬。甚至在两架美国F80战斗机袭击了西伯利亚纵深62公里的苏联空军基地的情况下,苏联人也没有开火,而只是在第二天向美国递交了一份态度温和的照会。10月2日,苏联代表在联大提出有关停战、撤出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这一提案与苏联代表以往的表现相比,此时提出这样一个以停战为核心,内容多少可说是空泛的提案,实际上透露的是缓和的倾向,这毋宁说是一种示弱。美国终于放心了。1950年10月7日,在联大通过所谓稳定和复兴朝鲜的决议当天,麦克阿瑟指挥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就大规模地越过了三八线。朝鲜战争由此而升级,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此,在学者中间事实上存在一种共同看法,即如果美国在三八线前止住,北京的介入是可能避免的,战争就会在1950年秋天结束。但不幸的是,美军越过了三八线。其根本原因是国际社会对杜鲁门政府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盟国虽不满,但未进行阻挠,莫斯科没有作出反应,美国官僚机构内部也没有反对。苏联是美国的主要对手,莫斯科的反应至关重要。可惜莫斯科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力,以致美国改变了出兵的初衷,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还有一个细节问题,我以为应该引起学术界的特别注意。葛罗米柯曾向斯大林建议:苏联应该在6月底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在那里使用否决权反对美国操纵联合国号召其成员国抵抗(北朝鲜)对南方进攻的决议。但是,斯大林拒绝了这个建议。斯大林为什么要拒绝葛罗米柯的建议,不让已在联合国的苏联代表马立克出席安理会,去投那关键性的具有“否决权”的一票呢?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苏联为了支持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抵制国民党中国继续占据联合国席位。美国人罗斯玛丽.福特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福特猜测:是不是因为苏联领导人希望看到美国在朝鲜半岛耗费资源,甚至希望看到美国卷入与中国人的冲突,从而可以保证北京对莫斯科的依赖以及潜在地削弱华盛顿?美国的情报专家也确认:苏联打算尽一切办法置身事外,但想使我们在最大程度上同朝鲜和中国混战一气。斯大林是一位革命斗争经验非常丰富的战略家,从苏联在??二战??后的对外政策来看,使出这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高招不是没有可能的。

四、斯大林对朝战政策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斯大林在朝鲜问题上的心态是很复杂的。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呈戏剧性变化,总的趋势是先热后冷,信心不足,支持不够。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也是苏联的近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斯大林为什么会这样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与苏联当时的对外政策有关。早在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就调整了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从追求集体安全转向首先谋求自保。苏联对外政策的这种调整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一方面,十月革命胜利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历史上,苏联遭受的几次大规模外敌入侵主要来自西部,为防不测,苏联不得不把防御重点放在西部。二战初期,苏联防御纳粹德国的侵略即通过苏芬战争,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占领比萨拉比亚,将其西部边界向外推了二三百公里,建立了一条“东方战线”。现在,斯大林承继这一做法,继续把苏联西部边界向外推进,夺得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东欧培植亲苏政权,以便把昔日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为了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二战前后,苏联对外政策和外交的突出要点甚至摆脱了意识形态和既定政治观念的束缚,紧紧抓住国家安全和利益不放,并为此目的不惜一切。斯大林曾十分坦率地说:我们只能从苏联立场出发。如果苏联利益要求与这些或那些不愿意破坏和平的国家接近,那么,我们就毫不动摇地这样做。白建才先生认为,这种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搞对外扩张的行为,是地地道道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美国修正派冷战史专家盖迪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斯大林始终把苏联国家的安全放在国际共产主义利益之上,正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促使他向东欧扩张。既然如此,苏联对东方、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又怎么会有太多的关注呢?美国人把以自保为战略基础的前苏联算作威胁,而把自己的“全球战略”算作“保卫”全球,是不是说不过去呢?!

1945年斯大林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的基础时说:苏英美联盟的基础不是一些偶然的和暂时的动机,而是非常重大的和长远的利益。这个重大的和长远的利益,[18]就是以承认美国在华的特权地位,换取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种种迹象表明,为了维持雅尔塔体制,在战后初期,虽然民主解放运动主要在亚洲发展,但苏联仍采取欧洲第一的方针,对“托管”的兴趣大于争取“独立”斗争的支持,处处着眼于在远东的发言权,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不可能提供应有的国际主义援助。

其次,苏联经济在二战中受到了严重创伤,损失达4850亿美元,战时人口死亡200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1/10以上。斯大林深知苏联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因而急于改变现状,以最快速度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迅速增强国防力量。为此,斯大林先后提出向美国借款60亿美元,来恢复自己的经济。显而易见,苏联需要在政治上同美国合作,以保持苏美各自在远东和中国的势力范围,巩固与发展各自的利益。[19]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德、意、日三国彻底失败。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苏联紧随其后,也是当仁不让。由是“冷战”开始。虽然苏联政策的基点在于实现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战略,不失时机地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但在苏联本身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则力求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所以,在朝鲜问题上,尽管事实上斯大林同意并援助了金日成对南方计划,但是,斯大林决心只在幕后导演这次行动。战斗一旦打响,苏联便将采取置身局外的超然态度,特别是在表面上,尽量避免给人造成任何苏联在背后支持北朝鲜的印象。苏联学者也指出:斯大林关心的是,不发生军事对立,特别是不同美国打仗,同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利用中国与美国的对立;也许斯大林认为,使这种对立长期化,甚至在战争边沿保持平衡,这样,苏联就不会有站在中国一边,卷入同美国作战的危险。事实的确如此。在整个朝鲜战争中,苏联站在遥远的地方观看了这场战争,看着美国把兵力集中在东方而非欧洲,看着美国与朝、中军队在朝鲜半岛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而苏联却坐收渔人之利。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场战争扼杀了美国和大陆之间建立任何友好关系的可能性。

第四,与斯大林对战局的估计及其个性有关。朝战初期,朝鲜人民军进展顺利,斯大林是比较乐观的,因而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支持。但自美军仁川登陆后,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非但再无进攻之力,而且节节败退,斯大林的态度也因此出现明显变化。苏联军事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写道:后来虽然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且很快扭转和稳定了战局,但斯大林认为这场战争不会有胜利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取得总胜利。实际上,此前他多次劝金日成??利用飞机和大炮,以毫不留情的、迅速的手段,摧毁反动派的先头部队,确保自己后方的秩序??,??政府就地安置强有力的、可靠的集中突击兵团,但是,突击兵团的行动却是如此消极怠惰。斯大林终于失望了,泄气了,他逐渐对朝鲜战争失去了兴趣。我们对朝鲜人不报任何希望。斯大林不愿意把自己的资金、财富给那些??去惹恼美国人??的人用。在1952年4月,斯大林给金日成的电报中说:我听说朝鲜人民需要粮食,我们在西伯利亚有5万吨面粉,我们可以把这些面粉作为礼品送给朝鲜人民。是的,朝鲜人民是需要粮食,斯大林的确也很慷慨。但是,朝鲜人民正在同美军进行殊死的搏斗,他们最急需的是武器弹药而不是面粉。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就其个性而言,斯大林是个生性多疑,独断专横,且自尊心极强的人。关于这一点,著名学者兼外交家基辛格博士比其他西方学者更加清楚地认识斯大林。基辛格说:斯大林的确是个难猜之谜,但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他是个极端的现实主义者,耐心、精明、不妥协,可谓他那个时代的黎塞留。在斯大林冷静的算计中有一个不变的原则:绝不为可疑的动机打没有把握的战争。在外交政策上,斯大林不愧是最冷静的算计者,并以极不受挑拨轻举妄动而自傲。所以,当朝鲜战局发生急转,朝鲜人民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对金日成紧急要求苏联提供更多的援助的答复却是令人失望的:我祝愿英勇捍卫国家独立的朝鲜人民为争取实现一个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的长期斗争获得成功。而对朝鲜所需的武器装备或苏联出兵却只字不提。明眼人谁都能看出,此时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精神鼓励纯粹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是毫无意义的。显然,斯大林认为美军仁川登陆之后北朝鲜已无望取胜,便把“火炬”传给了毛泽东,促使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最后,斯大林对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新中国了解不够。斯大林和毛泽东虽说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的领袖,都领导着社会主义的国家,但直到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莫斯科之前,两位伟人却始终未能谋面。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斯大林基本上支持的是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而非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很长时间以来,斯大林对毛泽东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更是不相信毛泽东的军队能够进行抗击美国人的战争,害怕中国顶不住,最终把苏联卷入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地步,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与苏联的对外政策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请求斯大林派空军给予空中掩护时,他尽量回避,托辞拒绝。

五、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

文章至此,我们应该对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有一个基本评价了。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斯大林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但通过上文我们对朝鲜战争的根源、斯大林对朝政策及其原因的剖析表明,战后初期,苏联执行的是一条狭隘的民族安全战略,很难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它对外政策指导方针的主要方面。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斯大林对朝鲜战争先热后冷,最终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说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一点作用也没有,绝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想说,以苏联当时的国际地位,斯大林本可以也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他没有。尽管如此,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潜在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主要表现在:

1.朝鲜战争爆发不久(7月4日),苏联政府就针对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相继通过的要求北朝鲜立即将其军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和制裁北朝鲜的两项决议发表声明,指出安理会在两个常任理事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这些决议是非法的。安理会的决议实际上是对这些决议通过之前已经开始的美国干涉的支持。苏联政府的声明,一方面表明苏联的立场是站在朝鲜一边;另一方面,也是从国际舆论和道义上对朝鲜的一种支持。

2.在朝鲜战争中,苏联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参战,但苏联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牵制和威慑作用是巨大的。杜鲁门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争而只在幕后拉线,我就决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美国因苏联没有出兵而不敢把主要兵力投入朝鲜战场,也不敢长期陷在朝鲜半岛,这在客观上大大减轻了朝鲜的压力。

3.斯大林虽然不同意派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入朝和配合志愿军在朝作战,但在贷款、武器装备、物资等方面,还是给了中国一定的援助(尽管不太如人意),这对中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还是有贡献的。试想当时的中国如果得不到苏联的帮助,中国的抗美援朝无疑将会更加困难。苏联帮助了中国也就是帮助了朝鲜。斯大林是通过第三者来实现的。

4.1951年春夏,朝鲜战争经过五次战役较量之后,敌我双方转入战略对峙,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意识到再拖下去于己不利,于是开始寻求主要通过政治谈判达成一个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美国明白虽然苏联没有参战,但结束战争的钥匙掌握在苏联手中。因此,美国先后两次向苏方表示,希望苏联能从中斡旋、帮助,并转告朝、中方面,说明美方愿意立即停火,停止军事行动,然后谈判议和。

斯大林闻讯,立即向中方作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他指出,这是美国一个重大的战略考虑,同时,也表明它对侵朝战争前途的一种焦急和忧虑。斯大林甚至对双方在前线的位置,停战界线,谈判使用的词汇、日期等都作了详细了解,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还让苏军参谋部的将军用军用地图作了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朝、中在谈判桌上取得满意的结果。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的广播节目中发表了广播演说,提出和平解决朝鲜战争的建议。他说: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马立克的演说拉开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帷幕。

6月25日、7月3日我“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强调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指出,毫无疑问,作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个步骤,马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推动了和平进程,应当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的积极努力是功不可没的。

5.关于苏联空军参战问题。一般认为,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没有参战,本文所论也是以此为据的。但近年有论者称,苏联空军有三个飞行师入朝并投入战斗。他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全部进行伪装,并使用当时东北军区的番号,行动直接听命于莫斯科。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斯大林赋予这支空军的任务是配合中朝地面部队进行空中小规模的空战,主要是在北朝鲜北部空域巡逻,截击美机,阻止其对朝鲜后方桥梁、机场的破坏,保障从中国到朝鲜的运输线畅通。据说,首次空战发生于1950年11月,此后,苏军和美军在朝鲜北部、西北空域多次发生激烈交战,有时由于距离太近,苏军飞行员连对方的金头发、白面孔都看得一清二楚。类似空战直至朝鲜战争结束。这种说法尚待官方证实,若成立,则斯大林的贡献当又增加一笔。特录以备考。

历史是公正的。50年后回头看,当年朝战各方的是非功过应当是比较清楚了。在朝鲜战争中,斯大林的贡献有多大?朝鲜人民心里最清楚。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真理报??的一篇文章引用了金日成的一段话:??我们的人民在其无私的勇敢战斗中并不是孤立的,强大的人民中国派出了志愿军来帮助我们,这种帮助是斯大林对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的友谊的典范。这段话有点拐弯抹角,很含蓄,但显然很清楚地提醒北京和莫斯科,在严酷的1950年的冬天,斯大林给北朝鲜或中国的帮助很少,只是由于中国的挽救才有了今天。

历史也很有趣,朝鲜战争爆发是因美国提议,斯大林认可,使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南北分治而埋下灾难的种子;朝鲜战争结束又因美国动议,斯大林斡旋,促成敌我双方停战谈判而结出和平的果实。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何其相似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