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重塑帝国

首页

第22章 小小的谈话

  “公子,小姐让我来通知你去小姐的阁楼,小姐有东西要给你。”一大早梅儿就跑通知刘宸。

  “啥,去你小姐的阁楼?你确定?”刘宸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感觉心潮澎湃,呼之欲出。怎个人都不好了。

  “公子,你没事吧,为啥你笑起来如此邪恶,奴婢都感觉浑身打颤了。”梅儿吐槽道。

  “呃,呃,这,,一时太激动了,哈哈,梅儿,咱们走。”刘宸心里的小算盘开始打了起来。“去蔡琰的闺房,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没去过女孩子的闺房,真是有点小期待。”

  两人一起来到蔡琰住的小阁楼外,此处环境十分优雅,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石子铺成的小路直通阁楼。

  走进那阁楼,环往四周,那用上好檀木所雕成的桌椅上细致的刻着不同的花纹,处处流转着所属于女儿家的细腻温婉的感觉。转过头去便是闺中女儿都有的梳妆台,上面摆着一面用锦套套着的菱花铜镜和大红漆雕梅花的首饰盒。

  靠近竹窗边,那花梨木的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

  说起这焦尾琴,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后汉书记载,蔡邕流亡吴会时,有个吴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老儿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房间内充满了女子特有的香味,使得刘宸差点醉晕过去。

  这时,只见蔡琰从阁楼下来,宛如仙女下凡,将刘宸迷的神魂颠倒,一时间有些痴呆。

  “子轩,”蔡琰一声甜美的声音将刘宸拉回了现实。

  “呃,琰儿,不知找我来有何事呢?”刘宸充满绅士风度的问道。

  蔡琰羞涩的说道:“子轩,琰儿给你做了件衣服,想送与你。”

  “哦,准夫人还挺关心我这个未来的相公的嘛。”刘宸打趣道。

  “讨厌,子轩快进去换上试试,合不合身。”

  “我这就去,”刘宸说着就进了房间。

  蔡琰还真是心灵手巧,衣服做的如此合身,细心的刘宸在换衣服时还发现了在这儒服的袖口处还绣了个“琰”字。

  “这傻丫头,”刘宸感动不已。

  刘宸出来后,蔡琰仔细的看了看,很满意。“子轩真是英俊不凡,”蔡琰想到。哪个美女不爱帅哥呢。

  “琰儿,感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此生我刘宸绝不辜负于你。”刘宸温馨的说道。

  “子轩,有你这句话,琰儿就已经满足了。琰儿此生只忠情于你。”

  “哎呀,差点忘了,今日荀彧邀我去荀府拜访,琰儿,我得走了,晚上再见。”刘宸一拍脑袋,差点忘了正事儿。

  “去吧,万事小心。”蔡琰嘱咐道。

  “嗯,小生去也。”刘宸做了个鬼脸。

  “琰儿,为了能在乱世给你一个稳定的家,为了百姓免受战乱,国家分裂,我一定要努力进取逐鹿中原,不枉此生。”刘宸在前往荀府的路上发誓道。

  荀家大汉有名的家族,与蔡府相隔不远,刘宸没走一会就到了。

  到达荀府后,刘宸报上了名字后,荀彧亲自出来迎接。

  “子轩,你能来府上,真是使荀府蓬荜生辉啊。”

  “文若兄客气了。”

  “快快入府详谈。”荀彧说道。

  主客入席后,荀彧摸了摸胡须,感叹道:“子轩昨日在何府晚宴上所谈太平教之事,与我的想法一致,所以今日邀请你过府,就是想详谈此事。”

  “我早有耳闻太平教之事,听百姓传言,太平教教主张角得到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后学会了呼风唤雨的法术,又能以符咒替人治病,百姓信向之。如今张角势力发展太快。子轩对此有看法?”

  “文若兄,孔子说过:子不语乱力神怪,文若兄也乃饱读百家经典之士,能信此乎?”刘宸问道。

  “这,我也是不信的,可是百姓都在流传,张角也借此蛊惑了人心。如今形势,朝廷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可惜朝堂之上,宦官和党人,外戚内斗不止,难道我大汉几百年基业就要由此葬送吗?前几得到消息,张角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此反叛之心已昭然若揭。”荀彧忧心忡忡的说道。

  只见刘宸一片淡然,喝了口小酒后说道:“文若兄,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大汉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文若兄不如放宽心态,静观其变。”

  “这,我怎可眼睁睁的看到朝廷因此灭亡而袖手旁观呢?”

  “文若兄若如此想,那就只有一解了。”刘宸喝了口酒继续说道:“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破而后立。”

  只见地上一声碎响,酒杯掉在了地上。荀彧手都抖了起来。

  “子轩,切勿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话。如今陛下还健在,皇子协和辨都能继承皇位,一但破后就无法再立了。”

  “文若兄,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如今大汉已经不是简单修补就能持续的,最终会有人破而后立的。不过文若兄也无需担心,张角等太平教虽势重,但还没有推翻汉朝的能力。到时自有大能之士力挽狂澜。以我观之,就算黄巾起义,最多一年,自能平定。”

  “子轩贤弟乃大能之士,定要为汉室效力。”

  “文若兄大可放心,但凡汉室需要我,在下自当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宸口是心非的说道。

  可怜了这荀彧,如今还对朝廷抱有幻想。

  “哎,若我大汉但凡多几个子轩贤弟之人,何以至此。不说了,子轩,请”荀彧端起酒杯说道。

  “文若兄,请,”

  酒到半寻,刘宸问道:“听说文若兄还有一侄子叫荀攸,也乃大能之士,荀家出人才,真是叫人羡煞呀。不知公达此时在何处?”

  “我这侄子今还在朝中,还未归来。”

  “哦,原来如此,早听说闻过公达,如今未见到,真是遗憾。今天色已晚,那在下就不打扰了,告辞了,文若兄,在下改日再前来拜访。”

  “也好,今日听的子轩一席话,甚读十年书。荀府大门会一直为子轩打开,随时欢迎子轩前来。”荀彧说道。

  “告辞,文若兄勿送。”